[实用新型]割麻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5761.8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62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忠;何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A01D5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杰 |
地址: | 21555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割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割麻机,尤其适合于收割黄麻等高杆麻类作物。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农作物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如小麦、水稻等谷物的联合收割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已成为人们最普遍的收获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收割效率并节约了人力。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农作物,如麻类植物,尤其是黄麻,其植株高度在2.5米到4米,茎杆较粗并且硬度较大。而普通收割机利用扶禾器将茎杆比较柔软的植物拨到切割装置旁进行切割,对于茎杆又粗又硬的麻类植物则不适于用扶禾器。另外,普通收割机的机架和输送装置的高度较低。所以普通收割机不适于收割茎杆既高又粗又硬的麻类植物,尤其是黄麻。因此目前麻类植物的收割仍主要依靠人力。中国专利文献CN1957654A介绍了一种立式收割机。其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杆作物收割机,包括与拖拉机配套的收割机主机架、动力传动系统、联接拖拉机和收割机主机的悬挂板升降机构、切割器总成、七齿星轮、扶齿弹簧;动力传动系统包括,柴油机飞轮、三角皮带、箱体组装、三级减速、割刀轴、割刀轴齿轮、偏心轮、连杆、刀杆总成、输送轴齿轮、中间齿轮、被动皮带轮、主动皮带盘、从动皮带盘、平皮带上铆接的拨禾齿;它还包括高架扶禾器总成、二层机架上挡板、接轴、上立柱、上架焊合、高位输送皮带铆合。这种收割机克服了被切割作物向机前、后方向倒伏的缺陷,迫使高杆作物被切断后在输送皮带的托动下、直立状态送出主机外。这种收割机的扶禾器用来将茎杆较为柔弱的植株拨送到切割器旁进行切割,而既粗又硬的麻类茎杆不适于用扶禾器拨到切割器旁。并且在收割时扶禾器会与麻的植株相互作用,产生与收割机行进方向相反的阻力。因此这种收割机不适于收割麻类植物。并且该收割机也只是适合收割2.5米以下的作物,对于如黄麻这样高度在2.5米到4米的麻类作物,此类型收割机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另外,扶禾器的结构比较复杂,会使收割机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收割如黄麻这样高度在2.5米到4米的麻类植物并且结构更为简单的割麻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割麻机包括:一种割麻机,包括机架驱动所述机架运动的动力系统,所述机架前方设置有与地面平行的切割装置和设置于所述切割装置上方的输送装置,所述动力系统通过切割传动装置驱动所述切割装置的动刀片做水平往复运动以切割麻杆,所述动力系统通过输送传动装置驱动所述输送装置将被切割后麻杆输送到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输送装置的高度自所述切割装置起为90厘米到300厘米。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两组平行设置的柔性输送组件,每组所述柔性输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两侧的支承轮和绕所述支承轮与所述切割装置平行设置的环形柔性带,所述环形柔性带上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有垂直于带面设置的拨片。
所述支承轮为链轮,所述环形柔性带为链条。
多组所述柔性输送组件中最低的一组与所述切割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到30厘米,最高的一组与所述切割装置之间的距离为90厘米到300厘米。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三组平行设置的柔性输送组件,处于最上方的所述柔性输送组件与所述切割装置之间的距离为200厘米到300厘米,处于最下方的所述柔性输送组件与所述切割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到30厘米,处于中间位置的所述柔性输送组件与所述切割装置之间的距离为90厘米到150厘米。
多组所述柔性输送组件同步运行。
不同链条上的所述拨片在同一竖直方向上对齐排列。
还包括使所述机架做竖直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动力系统通过升降传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做升降运动。
所述机架前方与被切割后麻杆所输送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分禾器。
所述分禾器由四条金属杆件组成,所述四条金属杆件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形成固定端,在所述固定端处设有一分禾刃,所述金属杆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5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