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卡式投送压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6020.1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46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庆立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米万泽 |
地址: | 163712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式 投送 压头 | ||
技术领域
一种涉及油田注水的装置,尤其是向偏心配水器投送堵塞器的脱卡式投送压头。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的开发,各种技术应运而生,对油田的稳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给油田注水、增加地下的压力仍然是一种必要的手段。给油田注水需要在油管上安装偏心配水器,换偏心配水器的水嘴需要用堵塞器及投捞器,投送堵塞器需要投送压头,投送压头将堵塞器投送到井下偏心配水器的偏心孔内。目前的投送压头是在一段短管上开有几个小孔,用销钉与堵塞器上的小孔配合,施工时靠销钉的剪断来实现堵塞器与投送压头的分离。投送压头与堵塞器连接的松紧程度凭经验决定,由于套管内有泥沙、铁锈及杂物,各井状况不同,松紧程度很难把握。过紧,销钉切不断将产生仪器遇卡或堵塞器拔坏;过松,易造成堵塞器震落。同时井下各种工具的撞击震动也易使堵塞器震落,造成调测作业事故。这一事故占整个调测施工事故的90%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目前现有技术投送堵塞器过程中投送压头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脱卡式投送压头,它能有效地解决目前投送过程中存在的遇卡、脱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实用新型包括腔体及腔体压帽,腔体及腔体压帽通过螺纹相连接,腔体压帽内置有与锁止塞相固定的压簧,而锁止塞居中开有与调节螺钉相配合的螺纹孔;锁止塞下端的腔体侧壁开有两竖槽用于放置两对称的卡片,而卡片对称配合在锁止塞两侧,且卡片下部对应竖槽处置有一横槽,横槽内置有一复位弹簧;对应螺纹孔的腔体压帽上开有通孔。
所述压头中卡片通过轴销固定在腔体的竖槽内,卡片的下卡头为“卡勾”型,竖槽为封闭式通槽,锁止塞上的螺纹孔为通孔,锁止塞上下有凸台,腔体上开有观察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投送过程中存在的遇卡、脱落等问题得到了解决。本压头通过锁止塞与卡片的上卡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下卡头与堵塞器压帽的锁定和解锁过程。操作灵活,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解锁后的剖面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腔体,2-竖槽,3-压簧,4-腔体压帽,5-卡片,6-轴销,7-锁止塞,8-堵塞器压帽,9-上卡头,10-堵塞器打捞头,11-调节螺钉,12-下卡头,13-复位弹簧,14-观察口,15-横槽,16-螺纹孔,1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附图1结合附图2所示,该实用新型包括腔体1及腔体压帽4,腔体1及腔体压帽4通过螺纹相连接,腔体压帽4与锁止塞7之间固定有一压簧3,锁止塞7的中心线处开有螺纹孔16,且螺纹孔16为通孔;调节螺钉11固定在锁止塞7的螺纹孔16上,对应螺纹孔16的腔体压帽4上开有通孔17,用来固定和取出调节螺钉11。调节螺钉11用来调节堵塞器打捞头10与锁止塞7的配合程度。如果解锁时堵塞器打捞头10与锁止塞7接触不到,旋出调节螺钉11即可。锁止塞7下端的腔体1侧壁开有两竖槽2,用于放置两对称的卡片5,而卡片5对称配合在锁止塞两侧。卡片5的下卡头12为“卡勾”型,这一形状卡住效果好,用来与堵塞器压帽8相配合。卡片5是通过轴销6固定在腔体1下侧壁的两竖槽2内的;竖槽2为封闭式通槽,本压头通过锁止塞7与卡片5的上卡头9的相互配合,来完成下卡头12与堵塞器压帽8的锁定和解锁过程。卡片5下部置有一横槽15,横槽15与竖槽2互为交叉,横槽15内固定一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是用来挤压和复位卡片5的,使下卡头12与堵塞器压帽8相互卡住和分离。腔体1上开有观察口14,用来观察锁止塞7与堵塞器打捞头10的配合情况。
具体操作时,锁定过程如下:首先将堵塞器打捞头10插到脱卡式投送压头中,用外力在横槽15内下压卡片5,复位弹簧13涨紧变形,锁止塞7在压簧3张力的作用下锁定卡片5,下卡头12与堵塞器压帽8相互卡住,这时堵塞器打捞头10顶住锁止塞7,使堵塞器锁住无法拔出,完成锁定连接过程。解锁过程如下:堵塞器投入到配水器后需要与投送压头分开时,堵塞器打捞头10触击锁止塞7并使其向上运动解锁,复位弹簧13在张力作用下带动卡片5复位,这时上卡头9顶住锁止塞7使堵塞器解锁并与投送压头分离,完成解锁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庆立,未经张庆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离合器的隔膜泵
- 下一篇:改进的门隙保护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