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灯转向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6146.9 | 申请日: | 200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18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吉英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12 | 分类号: | B60Q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严勇刚;庄一方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转向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照明装置,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改变车灯照射方向的车辆照明装置,更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上述车辆照明装置的改变车灯照射方向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所谓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是一种可以根据汽车的行驶状态调整车灯照射方向的车辆照明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夜间驾驶的安全。现有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一般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车辆的行驶状态(例如车速、紧急刹车、启动、爬坡、转弯等),然后将探测到的信息输入一个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判断,向调整车灯照射方向的驱动装置输出一个控制信号,控制该驱动装置对车灯的照射方向进行调整(例如,左、右车灯的水平偏转角度以及垂直偏转角度)。
US 6623147B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ASF的驱动装置,如图1和2所示,该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壳体41’,其由上壳体41U’和下壳体41D’构成。该驱动装置还包括一个电机45’,其布置在上壳体41U’和下壳体41D’之间。为了保证电机45’的转动平稳,电机45’的转轴453’两端分别支撑在上壳体41U’和下壳体41D’相应设置的支撑孔中。鉴于转轴453’通常以较高的转速转动,为了减少转轴453’对壳体41’的支撑孔的磨损,在转轴453’一端设置了一个支撑轴套452’,并在相应的支撑孔414’中设置了一个推力轴承451’,转轴453’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驱动齿轮461’。ECU(图中未示)根据检测出的车辆行驶状况向电机45’输出一个控制车灯照射方向的信号,电机45’通过驱动齿轮461’驱动相应的齿轮减速机构,进而控制车灯的照射方向。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装置采用的是将电机45’内置于壳体41’中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需要对壳体41’和电机45’进行一体化设计,一方面,由于存在磨损,需要在电机45’的转轴453’的端部设置支撑轴套452’,从而需要针对不同型号的驱动装置设计不同的电机45’,并且还需要针对不同的电机45’,在壳体41’上设计相应的支撑孔,降低了设计的灵活性,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为保证定位精度,需要精确设计上下壳体相应的支撑孔的位置,对壳体41’的设计、制造乃至装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同样增加了成本。而将电机转轴直接由壳体支撑的方式,由于转轴和壳体的材料不同,在不同温度下,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转轴和壳体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造成电机转轴同定子的同心度发生偏差,影响传动效率,甚至存在壳体将转轴卡死的危险。并且,当壳体和电机的制造或配合误差超过一定的范围时,也很容易在装配过程中导致电机的转轴出现偏心的问题,从而影响到驱动齿轮461’与下一级齿轮的正常啮合,不但加速了齿轮的磨损、影响到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会产生不必要的噪声。
并且,由于电机45’内置在壳体41’中,也影响了电机45’的散热。
另外,由于壳体41’内还配置有印刷电路板42’,电机45’运转过程中会对印刷电路板42’上诸如霍尔元件之类的电子元件产生电磁辐射干扰。
CN 1951723A试图给出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同样公开了一种用于AFS的驱动装置,如图3所示,该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一个电机121’布置在壳体外侧。电机121’包括一个机壳和一个设置在该机壳底部的固定板,该固定板用于将电机121’通过螺钉整体固定在壳体上。电机121’的转轴1211’的输出端设置有一个驱动齿轮1212’,电机121’通过该驱动齿轮1212’驱动相应的齿轮减速机构,从而根据ECU(图中未示)输出给电机121’的指令控制车灯的照射方向。该驱动装置还包括一个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上设置了感应元件,用于检测设置于末端齿轮上的磁体的磁场变化。为了解决因末端齿轮转角范围过小,导致检测灵敏度低的缺点,该现有技术在齿轮减速机构中增加了一个带有磁体1271’的辅助齿轮127’,由于辅助齿轮127’的直径小于末端齿轮的直径,增加了磁体1271’的转动角度,进而提高了探测的灵敏度。
CN 1951723A试图采用电机121’外置于壳体的结构形式来解决前述US 6623147B2中的驱动装置所遇到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1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