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2支撑架抗翻伞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6196.7 | 申请日: | 200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72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茂盛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A45B2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板桥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2 支撑架 伞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12支撑架所构成的伞具。
背景技术
伞具构成,不外乎于是以主伞骨、各撑架与支撑歧骨暨伞面等组件所构成,其中的撑架除是构成伞型基本骨架外;同时,也是决定伞具撑合应力主要关键。
以习有的伞具而言,因撑架构成均以八支为限,因此,所撑起的伞弧型除不够饱和与美观外,特别是,撑架与撑架间的伞布面,往往因此呈具松垮现象,经久使用与抗风阻施压下,松垮现象更显严重与难看外,更是为人所诟病;因此,长久以来,消费者与业者均已将此种伞具打入于低劣商品之列,已难具市场竞争力。
此外,再加上此种低劣伞具,因本身撑架支数不够,相对影响其抗应力;风阻问题,则成为该种伞具撑架最主要杀手,尤其是--所产生的瞬间伞具反翻,所造成伞骨折损、变形等问题,一直是此种习知低劣伞具贯有的通病,经由图1的剖析,即可彻底明了:
以图1所示,为习知的伞骨基本构造(以自动伞为例),主要以伞主骨A1上,套设一滑动扣合装置A2,藉由该滑动扣合装置A2上下滑动,即可带动于次撑骨A3,并以次撑骨A3推撑于支撑歧骨A4,而每一支撑歧骨A4再推展于每一撑架A5,即可使伞具展开成为“伞弧状态“构体。
明了习者伞具基本构造后,请注意:由于习者伞具的撑架A5尺寸较细,除需开展并撑合于整个伞布面外,亦是承受最大风阻力之处,故该等撑架A5与支撑歧骨A4间,所需的枢接支点A6,往往成为其破坏的主要重点;一旦,瞬间风阻所造成伞具反翻,撑架A5折损、变形或是支点折断、脱落,则是不可避免问题;且,此等『严重问题』影响所及寿命问题,往往就是消费者所知的通病,除长久以来困扰着消费者,亦是制伞业界心中急待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12支撑架抗翻伞具,依本实用新型设计目的要旨在于:提供一种以12支撑架所构成的伞具,且该伞具的每支撑架上,均配设一撑架连接构件,以获求伞具撑合后的伞弧完美性,同时更能大幅提升伞具于受强风阻力下,即可藉由撑架连接构件,造成撑架与支撑歧骨间,形成有效支点及距离变化,而此支点与距离变化所转换成弹性缓冲特性,即可化解伞具抗风阻力,使伞具撑架与支撑歧骨,不因伞具瞬间反翻而有损坏者。
如此,本案设计除可使伞具获求长久使用优势外,并因12支撑架所构成的伞具,由于张合应力的提升与伞弧完美性不易变形下,即能有效扩增伞具面积。
依本案所属的技术领域,指向一种以12撑架所构成的伞具结构实用新型方案,该12撑架伞具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以提升伞具撑弧面的完美性与伞具抗应力两大特性;相对于,伞具伞面最终所呈现饱和状的弧撑型态,即使伞具型态与伞面面积可为扩增下。
其次,本案由12撑架所构成的伞具,另藉一撑架连接构件,分别连接每一撑架与支撑歧骨间,使三者构成为一种巧妙的连动性暨支点变化关系,进而有效化解撑架瞬间外翻的风阻力量;该撑架连接构件为一体成型所制,一端与撑架蝶扣枢接,另一端则与支撑歧骨枢接,中段位置则弯折呈M字状的导置槽,而以能快速导置撑架进行定位功效。
藉由12撑架所构成的伞具与每一撑架所配设的撑架连接构件,除能强化每一撑架的反向风阻抗翻应力外,对于正面风阻而言,亦具有增强撑架与支撑歧骨间的抗风阻力,而使本案12撑架伞具的正、反面,均具有抗风阻与防翻的高等进步机能。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特别提供一种12支撑架抗翻伞具,首先以12支撑架构成撑张整个伞面,获求强化伞具应有的饱和伞弧型态与强化伞具本身应有的撑合抗张应力外;同时,再藉由最简单撑架连接构件,所具的连动结构,即可有效解决习者伞具所具通病,除能有效再提高本实用新型12支撑架所构成的伞具外,并能因此有效获得扩增伞面面积优势。
本案特征指定于:以12支撑架所构成的抗翻伞具,且每一支撑架与支撑歧骨间,则是透过一个撑架连接构件,分别进行枢接,致以令撑架连接构件、撑架与支撑歧骨三者间,以改变支点与支点距离变化下,即可达到缓冲瞬间风阻之能,使12支撑架所构成的伞具,形成高等抗翻与呈具美观的饱和伞弧型态构体者。
由上所述,本案所采的撑架连接构件原理与优势,将可归纳如下:
1.本案撑架连接构件处于撑架与支撑歧骨两者间,所形成支点暨支点距离变化,仍需透过由12支撑架所构成伞具,呈现饱和伞弧型本身所具备的弹力,方可将风阻转换成为高抗弹力特性,使伞面具有抗风阻力的回复能力;换言之,在所能承受风阻下,其风阻只限于撑架拉伸连动而已,并可以瞬间方式缓解于风阻,瞬间将伞具拉回,产生强力抗翻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茂盛,未经王茂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1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金属圈的透气压花轮
- 下一篇:改进型充气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