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6645.8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1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松下电工池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7/00 | 分类号: | H01F37/00;H01F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威;张 彬 |
地址: | 20120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线路滤波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作为一种消除噪声、改善信号质量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图1和图2所示为公开号为CN1933059A的发明专利公布说明书中的线路滤波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和组装完成后的立体效果示意图。该线路滤波器包括:
在中心轴部上具有圆筒的贯通孔111的绕线骨架21,该绕线骨架21包括2个相互对接的大致中部具有中凸缘部112的半圆筒形卷架11;具有插入到该绕线骨架21的贯通孔111中的中柱磁脚121的日字状的闭磁路磁芯12,卷绕在该绕线骨架21上的一根卷线22及另一根卷线23,插入到位于该绕线骨架21的大致中部中凸缘部上开设的贯通导引孔113中的中心磁芯13,支撑固定该绕线骨架21及日字状的闭磁路磁芯12的端子台14,上述各部分按图1中的虚线所示组装在一起。
上述现有线路滤波器有如下缺点:中心磁芯为两个,在插入绕线骨架和组装台座时,还需调整中心磁芯的位置,操作繁琐,作业工时多,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有一块中心磁芯,生产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滤波性能稳定的线路滤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路滤波器,包括:绕线骨架、日字形闭磁路磁芯、第一根卷线、第二根卷线、U形中心磁芯和基座,所述绕线骨架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表面具有绕线槽的半圆筒形卷架,所述半圆筒形卷架中部具有将绕线槽分隔在两侧的凹槽,所述U形中心磁芯插入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日字形闭磁路磁芯的中柱磁脚插入在所述绕线骨架的两个相互对接的半圆筒形卷架形成的轴向贯通孔中,所述第一根卷线和第二根卷线分别卷绕在所述绕线骨架的凹槽两侧的绕线槽内,所述日字形闭磁路磁芯和所述绕线骨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芯为一整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中心磁芯由两个变为一个,生产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节约工时和成本,而且滤波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公开号为CN1933059A的发明专利公布说明书中的线路滤波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路滤波器组装完成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路滤波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线路滤波器组装完成后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绕线骨架组装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绕线骨架沿A-A方向的局部向视示意图;
图7为图4沿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的线路滤波器】
11-半圆筒形卷架; 12-日字形闭磁路磁芯;
13-U形中心磁芯; 14-基座;
21-绕线骨架; 111-贯通孔;
22-第一根卷线; 23-第二根卷线;
112-中凸缘部; 113-贯通导引孔;
121-中柱磁脚。
【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滤波器】
31-半圆筒形卷架; 32-日字形闭磁路磁芯;
33-U形中心磁芯; 34-基座;
41-绕线骨架; 311-贯通孔;
42-第一根卷线; 43第二根卷线;
331-U形中心磁芯磁脚;312-凹槽;
314-绕线槽; 3121-凹槽中间实体连接部;
321-中柱磁脚;
342-隔离绝缘壁; w-U形中心磁芯厚度;
d1-U形中心磁芯的磁脚内侧距离; W1-凹槽中间实体连接部宽度;
D1-凹槽中间实体连接部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线路滤波器包括:绕线骨架41、日字形闭磁路磁芯32、第一根卷线42、第二根卷线43、U形中心磁芯33和基座34,绕线骨架41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表面具有绕线槽314的半圆筒形卷架31,半圆筒形卷架31的中部具有凹槽312,U形中心磁芯33插入在凹槽312中,日字形闭磁路磁芯32的中柱磁脚321插入在所述绕线骨架的半圆筒形卷架31形成的轴向贯通孔311中,第一根卷线42和第二根卷线43分别卷绕在U形中心磁芯33两侧的绕线槽314内,日字形闭磁路磁芯32和绕线骨架41固定在基座34上,U形中心磁芯33为一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松下电工池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松下电工池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6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