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转轴结构及具有该天线转轴的电子产品壳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6648.1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78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22;H01Q3/02;H05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转轴 结构 具有 电子产品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通讯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天线,针对其转轴的定位改良。
背景技术
按,无线通讯已为现今不少3C等电子产品的必备功能或条件之一。然而,一般电子产品上所使用的天线,在其旋转功能上的设计大致有以下两种:
一、使用O型橡胶的设计,以使天线在组装上产生干涉现象,可利用摩擦力来提供天线能有不同角度的固定效果。但此种结构设计并无法达到等力的要求,尤其在产品刚使用时,由于O型橡胶被磨耗的量较少,故初期可达到所需要求;然而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该O型橡胶不断被磨耗与材质劣化后,终究会造成天线松脱等问题。
二、使用塑料变形弹力的设计,此利用塑料本体的弹性张力来固定天线所需角度,但由于塑料材质容易于高、低温环境测试后,产生永久变形,因而失去其定位天线角度的功能。
此外,一般电子产品上外置的天线,通常仅提供无线通讯的功能。虽外置的天线会使得其通讯效果较佳,但若无法进一步提供电子产品的其它功用,恐亦有较占用空间的虞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天线转轴结构,其可供使用者在微调天线位置时,将天线调整在通讯质量较佳的特定角度后即可定位;换言之,该转轴用以提供天线在多角度上的定位所需,以维持其通讯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有该天线转轴的电子产品壳体结构,其进一步将天线设计为该电子产品的支架,并通过该转轴使天线可调整至适当角度,以便支撑该电子产品于特定的倾斜角度内,使该天线不仅可作为无线通讯组件,也能进一步提供该电子产品于倾斜摆置时的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转轴结构,用以设于一电子产品及其天线之间;包括:一轴杆,具有一沿其径向而突设的环状驱动壁、以及一杆身,驱动壁用以连接上述天线;一固定板,其上设有一枢孔,并枢套于杆身上,而能与轴杆呈相对旋转作动,且固定板用以连接上述电子产品;一旋转板,其上设有一卡固孔,并卡固于杆身上而与固定板叠置并呈面与面的接触;以及一弹性组件,套设于杆身并抵顶于旋转板上;其中,固定板与旋转板在相接触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二个或二个以上凹部与一突部,且凹部以枢孔中心作环状排列,而突部则相对位于其环状排列的位置上;为此,突部能于各凹部间跳动,以提供天线调整角度时的卡掣定位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该天线转轴的电子产品壳体结构,包括一壳本体、一枢接于壳本体上的支架、以及一设于壳本体与支架间的前述转轴,且支架内包覆有天线;为此,即可提供支架调整角度时的卡掣定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提供天线在调整角度上的卡掣定位效果,且通过前述的结构设计,亦可减少材质因磨耗、变形等问题而失去定位功能的缺失,更可进一步将天线设计为电子产品的壳体支架,以供其定位所需者。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与天线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产品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产品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产品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转轴
10轴杆 100通孔
101驱动壁 102端部
103沟槽 104杆身
105第一段部 106第二段部
107挡缘 11固定板
110枢孔 111凹部
112限位块 12旋转板
120卡固孔 121突部
13弹性组件 14角度限制板
140卡固孔 141缺口
2天线
20走线
3电子产品
30支架 300内侧板
301连接孔 302扣环
壳31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