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滑移式扭力机构的转轴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7238.9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赖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H05K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立荣;胡 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滑移 扭力 机构 转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滑移式扭力机构的转轴,尤指一种特定扭力可随着转轴转动滑移在任一角度的转轴。
背景技术
一般折叠式电子装置都包含有一本体与一盖合至本体上的屏幕,如笔记型计算机、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等,本体与屏幕之间通过装设转轴,使屏幕可以翻转掀开进行操作。较大型的电子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为了让屏幕转动时,能稳固地停滞在转动的角度上,转轴常需要较大的扭力。而通常使用者打开屏幕时会先掀转至一角度,然后再微幅调整屏幕的角度以利于操作,但较大的扭力使掀开后的屏幕不容易来回地转动调整角度。而较小的扭力虽可让屏幕打开后能轻易地转动调整角度,但是当屏幕往下盖合时,因支撑力不足,屏幕无法停滞在任一角度上,而会自动掉落盖合至本体上,对本体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同时,也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于屏幕盖合时能停滞在任一角度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滑移式扭力机构的转轴,其固定于折叠式电子装置屏幕上的组接件转开至任一角度时,在其回程的特定角度范围内转轴扭力变小,使屏幕掀开后可在这特定的角度范围内轻易的转动调整角度。该较小的扭力可随着组接件掀转而滑移在任一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滑移式扭力机构的转轴,当组接件往回转动超过上述特定角度范围时转轴扭力变大,能支撑屏幕停滞在任一角度,不会自动掉落盖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包含:
一组接件,设有一轴孔。
一心轴,以一限制轴杆轴设于该轴孔,该限制轴杆为非圆形,其具有至少一限制面。
至少一控制片,设于该组接件侧板的一侧,该控制片以一制动孔穿设于该限制轴杆,该制动孔设有可令控制片转动挡止于该限制轴杆限制面的第一挡边及第二挡边,且该第一挡边与第二挡边呈一夹角。
一迫紧元件,锁接于该限制轴杆的末端。
当该组接件相对于该心轴转动至任一角度时,该控制片的第一挡边止挡于该限制轴杆的限制面,此时组接件可往回调整角度,在第一挡边与第二挡边夹角的角度范围内,组接件可带动控制片来回同步转动,而产生较小的摩擦扭力,以轻易的调整屏幕的角度。而组接件往回转动盖合时,当第二挡边挡止于限制轴杆的限制面,控制片即停止转动,组接件即相对于该控制片摩擦转动,而产生较大的扭力,使屏幕往下盖合时可停滞在任一角度,避免自动掉落盖合。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包含:
一组接件,设有一轴孔,以及一固定孔。
一心轴,以一限制轴杆轴设于该轴孔,该限制轴杆为非圆形,其具有至少一限制面。
至少一控制片,设于该组接件侧板的一侧,该控制片以一制动孔穿设于该限制轴杆,该制动孔设有可令控制片转动挡止于该限制轴杆限制面的第一挡边及第二挡边,且该第一挡边与第二挡边呈一夹角。
一第一定位块,以一轴孔穿设于该限制轴杆,并以一凸出的固定柱嵌固于该组接件的固定孔,以与组接件同步转动,该控制片设于该组接件与第一定位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再一技术手段包含:
一组接件,设有一轴孔。
一心轴,以一限制轴杆轴设于该轴孔,该限制轴杆为非圆形,其具有至少一限制面。
至少一控制片,设于该组接件侧板的一侧,该控制片以一制动孔穿设于该限制轴杆,该制动孔设有可令控制片转动挡止于该限制轴杆限制面的第一挡边及第二挡边,且该第一挡边与第二挡边呈一夹角。
一锁附构件,包含一第一定位块、一第二定位块及一弹性元件,并依序穿设于该限制轴杆。
该组接件设有一固定孔,该第一定位块以一轴孔穿设于该限制轴杆,并以一凸出的固定柱嵌固于该组接件的固定孔,以与组接件同步转动。该控制片设于该组接件与第一定位块之间。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接件盖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掀转动作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掀转动作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动盖合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掀转角度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组接件 11.侧板
12.轴孔 13.固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7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