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迷宫式气缸盖罩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7908.7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0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刘国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闵 蓉 |
地址: | 330001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迷宫 缸盖 油气 分离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迷宫式气缸盖罩油气分离器,尤其是一种回油弯管装置。
背景技术
当内燃机工作时,由于缸壁、活塞和活塞环的间隙,导致一部分混合气体,含燃油、机油、水蒸气及其它蒸汽进入曲轴箱,环保法规要求曲轴箱压力应该为负压,所以现有大部分发动机采用强制曲轴箱通风系统。利用进气歧管的负压,使一部分曲轴箱内油气返回缸内燃烧,其中的机油蒸汽不可避免被消耗,造成发动机机油消耗高,燃烧恶化等故障。目前,不少发动机采用迷宫式气缸盖罩油气分离器,其回油装置采用直管,缺点是经过迷宫板隔离下来的机油液体在曲轴箱压力高时回油不畅,同时有部分曲轴箱内油气未经迷宫板分离作用,直接从回油直管倒窜入缸内燃烧,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机油消耗增加,废气排放恶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的回油装置,能够防止曲轴箱内油气未经迷宫板分离就直接倒窜。
一种迷宫式气缸盖罩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迷宫式气缸盖罩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包括油雾隔离板、回油弯管、迷宫板一、迷宫板二、迷宫板三、迷宫板四、迷宫板五、迷宫板六组成,迷宫板一、迷宫板二、迷宫板三、迷宫板四、迷宫板五、迷宫板六固定连接在油雾隔离板的一侧面板上。其中,回油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油雾隔离板的另一侧面板上,另一端向上弯曲将回油弯管弯曲成半圆状。油雾隔离板上与回油弯管相应的位置开有与回油弯管直径大小相同的通孔。回油弯管的直径φ为4mm~8mm,回油弯管弯曲部分中心轴线的半径R为6.5mm~10.5mm,回油弯管的最低点与油雾隔离板距离L为18mm~26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回油弯管结构,在回油弯管内能储存一部分机油液体,达到一定体积后,由于回油弯管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产生压力差使机油液体流回;同时,由于回油弯管内始终存在一部分机油液体,而蒸发的油气物气压不足以克服该液体产生的压强,所以可以有效防止气体从回油弯管内倒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方向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示意图。
图中,1为油雾隔离板、2为回油弯管、3为迷宫板一、4为迷宫板二、迷5为宫板三、6为迷宫板四、7为迷宫板五、8为迷宫板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迷宫式气缸盖罩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装置,包括油雾隔离板1、回油弯管2、迷宫板一3、迷宫板二4、迷宫板三5、迷宫板四6、迷宫板五7、迷宫板六8组成,迷宫板一3、迷宫板二4、迷宫板三5、迷宫板四6、迷宫板五7、迷宫板六8固定连接在油雾隔离板1的一侧面板上。回油弯管2一端固定连接在油雾隔离板1的另一侧面板上,另一端向上弯曲将回油弯管2弯曲成半圆状。油雾隔离板1上与回油弯管2相应的位置开有与回油弯管2直径大小相同的通孔。回油弯管2的直径φ为6mm,回油弯管2弯曲部分中心轴线的半径R为8.5mm,回油弯管2的最低点与油雾隔离板1距离L为22mm。
实施例二:
所述回油弯管2的直径φ为4mm,回油弯管2弯曲部分中心轴线的半径R为6.5mm,回油弯管2的最低点与油雾隔离板1距离L为18mm。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所述回油弯管2的直径φ为8mm,回油弯管2弯曲部分中心轴线的半径R为10.5mm,回油弯管2的最低点与油雾隔离板1距离L为26mm。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7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