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锅盖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7922.7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94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合林;石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6 | 分类号: | A47J36/06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苑新民 |
地址: | 3175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锅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锅盖。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炒菜或做饭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反复将锅盖打开或盖上,打开锅盖后,又将锅盖临时放置在锅台等锅体之外的其它地方,以便对锅内的食物进行调整或随时向锅内添加油、盐、酱、醋、水、汤、菜或其它调料,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由于大部分的厨房面积较小,放置的各种盘子、碗、菜等物品本身就占据了较大的空间,打开的锅盖无处放置;二是将锅盖放在台面上或其它地方,若台面上或其它地方不卫生,就会对锅盖造成污染;三是将加热后的锅盖放在台面上或其它地方,加热时在锅盖上聚集的蒸馏水会到处流淌,容易造成台面污染甚至对电器电路造成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锅盖掀开后直接插放在锅壁上的新型锅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新型锅盖,包括有锅盖和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在后部向下设有安装架,在尾部延伸出一夹持部,安装架的下端部固定在锅盖的外表面上。
上述的安装架通过螺钉或铆钉或焊接固定在锅盖外表面的靠近边沿处。
上述的安装架和夹持部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手把的两端尾部。
上述的安装架的中部也可以设置成可卡在锅沿上的N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可将本实用新型发明的锅盖打开后直接插放在锅壁的上沿,盖锅盖或掀锅盖快捷、卫生、方便;
2、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饭菜的炒做时,可有效利用厨房空间,不用再找地方放锅盖;
3、加热时在锅盖上聚集的蒸馏水及油、调料等会自动流会锅内,即减少了浪费,又不污染台面,也不会由于油水的流淌造成电器电路故障;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实用性强,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参见图1-3:
新型锅盖,包括有锅盖10和手把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20在后部向下设有安装架203,在尾部延伸出一夹持部202,安装架203的下端部固定在锅盖10的外表面上,在手把20的手持部201和夹持部202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塑料包覆层30、31,以便于隔热。
上述的安装架203通过螺钉40固定在锅盖10外表面的靠近边沿处,当然,也可以用铆钉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实施例2:参见图4: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安装架203的中部设置成可卡在锅沿50上的N型结构,这样,将安装架203上的N型结构的凹槽2031处卡在锅沿50上,锅盖10的内外表面均不与锅沿50的表面接触,避免了由于锅盖10与锅沿50的摩擦使锅盖10上的污物掉入锅内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3:参见图5: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安装架203和夹持部202分别设置在手把20的两端尾部,这样,当手把20在任何位置时,均可以将锅盖10立起并卡放在锅沿50上,即:将与夹持部202同侧的锅盖10的下部置于锅沿50的内侧,将手把20的夹持部202置于锅沿50的外侧,即可将锅盖10卡在锅沿50的任一位置上,掀、盖方便。
实施例4:参见图6: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安装架203的N型结构,分别设置在手把20的两端尾部,这样,将安装架203上的N型结构的凹槽2031处卡在锅沿50上,锅盖10的内外表面均不与锅沿50的表面接触,避免了由于锅盖10与锅沿50的摩擦使锅盖10上的污物掉入锅内的情况发生。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79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