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壳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9266.4 | 申请日: | 200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96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H05K7/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以导引线材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半导体科技越来越进步,同一个单位面积内,能够容纳的集成电路元件也随之增加,使得电子装置的体积能够越来越小。然而随着电子装置体积的减小,相对而言,电子装置内部各个电子零组件的线路也逐渐复杂化。
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固态储存硬盘(HardDisk Drive,HDD)等电子零组件,都需要通过各自的线路直接或间接地与电池或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电性连接,才能够进行运作。
一般台式电脑的机壳内部空间较大,对于杂乱的线路可以视而不管,而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困扰。然而,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超便携移动个人电脑(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由于其本身的机壳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且为了容纳各种硬件而势必更压缩原本就已狭小的机壳空间。若是可携式电子装置内部的线路不能有效地整理,在维修或组装电脑时,很容易发生误插拔线路或不小心拉扯到线路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常用的理线方式为利用束带、胶带等绑带,或是于机壳内部额外做一个卡勾,以将各个电子组件的线路绑成一捆,以和其他组件的线路相互隔开。又或者,于内部壳板上开设一集线开口,以提供如软排线等传输电信号的传输线穿设其中,使得传输线能通过此一集线开口而于机壳内部具有明确的设置动线。
但现有的集线开口仅具有如上述的集线功能,即当传输线穿设过集线开口时,由于传输线本身材质的关系,会呈一向上轻微卷曲的形态。为了执行电子装置的多项预设功能,于电子装置内部势必存在有多条穿设过不同集线开口的传输线,如快捷播放键(hot key)信号传输软排线、触控板(touch pad)信号传输软排线等,虽然这些传输软排线是以一对一的形式穿设过集线开口,但是当这些传输线皆呈向上轻微卷曲的形态时,要使这些传输线接合电路板上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器做电性连接,对于组装人员而言,在分辨各条传输线上将造成相当程度的困难度。
如此不仅容易造成传输线与其对应的连接器于组装上的连接错误,也会增加维修与组装作业上的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结构,由此改良电子装置于维修与组装过程中,由于用以传输电信号的线材因材质而呈卷曲状态,导致线材无法有效对准其对应耦接的连接器,进而造成连接错误及增加组装作业时间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适用于一电子装置,此电子装置具有一电路板及用以传输电信号的一线材,且电路板电性设置有一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包括有壳板及导引通道,其中壳板对应于电路板设置有连接器的一侧面。导引通道设置于壳板上并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导引面,导引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且第二开口朝向设置于电路板的连接器。当线材穿设过第一开口,并通过导引面的引导而使线材穿设过第二开口并朝向连接器的位置移动,从而方便使用者直接将线材电性耦接至相对应的连接器。
上述导引面的形式为由第一开口向第二开口倾斜的斜面,或为由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向壳板方向弯折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利用设置于壳板的导引通道,令用以传输电信号的线材朝向与其对应的连接器的设置移动,使线材于穿设过导引通道后可直接的到达连接器位置。因此,在维修或组装时,操作人员可立即且清楚的得知线材与连接器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线材与连接器间产生耦接错误的问题产生,同时大幅缩短组装作业时间。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引通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引面为一斜面的示意图;
图3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引面为一曲面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以及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材受到导引通道的引导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壳体结构
11 壳板
111 触控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脑机箱前盖之旋转滑盖结构
- 下一篇:锥形反射镜分光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