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灰窑顶料盅吊杆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9406.8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42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猛;闫卫华;张兆云;陈志威;宋玉军;陈文锋;王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10 | 分类号: | C04B2/1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3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灰 窑顶 吊杆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化竖窑窑顶料盅吊杆保护装置,特别是 涉及一种能有效保护吊杆,防止物料冲砸吊杆造成损坏的石灰窑 顶料盅吊杆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机械化竖窑的窑顶物料分布装置,大多数使用回 转蜗壳式布料装置,这种布料装置的料盅内吊杆与盅帽连接,置 于料盅中间位置,其目的是通过机械连锁启闭盅帽,但是石灰石 倒入料盅的过程中,石灰石与吊杆造成碰撞,对吊杆形成冲击磨 损,经常造成吊杆变形、断裂事故,不仅影响生产,而且由于石 灰窑顶料盅内空间狭小,检修困难,窑内一氧化碳含量很高,威 胁参检人员人身安全。为了延缓损坏,部分厂家对吊杆进行提前 加固保护,由于加固部分固定于吊杆或近似固定,效果不太明显, 只是有限地延长使用时间,不能彻底解决进入窑内检修的问题, 只得每台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检修或更换吊杆工作。而且每次检 修都要提前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安全准备,以防中毒事故发生,浪 费财力物力。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维修困难、 安全隐患较多和影响生产等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有效缓解石灰 石对料盅吊杆的冲击,保证吊杆检修周期与石灰窑大修同步的石 灰窑顶料盅吊杆护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灰 窑顶料盅吊杆护套,包括回转蜗壳布料器的料盅吊杆,该料盅吊 杆的下端与盅帽连接,所述料盅吊杆的外部套装有护套,该护套 为短节式管状结构,其下端与盅帽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地保 护料盅吊杆,延长料盅吊杆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地避免检修时 出现伤亡事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更换与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蜗壳式布料器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吊杆护套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节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撒石器1,料盅吊杆2,料盅3,盅帽4,护套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蜗壳式布料器的撒石器1焊接在料盅3下端直段上,盅 帽4位于料盅3与撒石器1之间,通过料盅吊杆2的牵引,实现上下 移动,以便物料通过撒石器1均匀分布在窑内。
见图2,料盅吊杆2下端与盅帽4连接为凹凸槽连接结构,护套5 套装在料盅吊杆2的外部,护套5是活动短节式的短管结构,其数 量根据设计需要确定,一般为5—6节,最下节护套5落到盅帽4 的上面与盅帽4相接定位。
见图3,为了方便制作、运输和安装,护套5每节长度300mm, 内径略大于料盅吊杆2的直径,吊杆2直径为100mm,护套5直径略 大于吊杆直径为150mm,其壁厚为20mm。护套5的材质采用抗冲击 磨损的材料铸锰13材质,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护套5的使用数量根据各窑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随时增加或减 少,护套5如有损坏可随时更换,比如位于下端的护套5由于冲击 磨损丢掉后,位于上端的护套5自动落下补充,保证料盅吊杆2不 受损坏。护套5在料盅吊杆2上可以转动,石灰石冲击护套5时,通 过转动可使护套5均匀磨损,提高护套5利用率。更换也十分方便, 只需摘掉料盅吊杆2上端连接头,然后将护套5装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掺杂器的直拉硅单晶炉
- 下一篇:一种可钢化阳光控制镀膜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