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链条锅炉悬浮复合燃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9582.1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5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昕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昕智 |
主分类号: | F23C7/00 | 分类号: | F23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0073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条 锅炉 悬浮 复合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条锅炉的燃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链条锅炉悬浮复合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链条锅炉是供热行业中常用的一种炉型,在我国供热行业中广泛使用,目前75t/h以下蒸汽锅炉及58MW以下燃煤热水锅炉多数采用此种燃烧方式。链条锅炉虽然是一种较好的燃烧设备,但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缺点,主要是当煤种多变、煤质不好时,造成出力不足,热效率偏低,运行较好时实际出力一般为额定出力的60%左右,少数运行不好的仅在50%左右,实际热效率较低。
链条锅炉的改造中,多数以改造“锅”为主,而对“炉”的改造较少,这几年虽然增加了一些分层给煤装置,对链条锅炉的火床燃烧进行了一些改善,但层燃的燃烧方式没有等到本质的改变,特别是当煤层厚度较大时,火燃烧不充分及火焰中心区缺氧,碳氧化为CO后不能继续氧化成CO2,锅炉燃烧得不到根本性改造。因此,传统的改造方式对锅炉燃烧效率的提高极为有限。链条锅炉在传统燃烧方式下存在以下几大弊病:
1、火床给氧量高,但火焰中心区却缺氧。
这就造成锅炉运行整体排烟中过氧量高,但火焰中心区缺氧,排量中的CO含量较高,这就造成燃煤损失较大。
2、火床煤多为干烧状态
多数供热地区为严寒地区,煤浇水后会冻结,只能在锅炉内呈干烧状态,这样煤的爆裂性差,煤无法充分展开,与氧结合面较小,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较大。
3、炉膛温度普遍较低
链条锅炉受煤质变化及煤干、湿状态影响,炉膛温度变化较大,炉膛温度低(一般在1000℃左右,低时只有600℃左右),火床着火慢,燃烧强度低,燃烧过程缓慢,整体运行效率下降,锅炉煤耗增加,锅炉出力极低(蒸汽锅炉尤其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强化炉内燃烧过程、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及煤种适应性的链条锅炉悬浮复合燃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链条锅炉悬浮复合燃烧装置,包括由链条带动的螺旋给煤器、多级扇式磨煤机、风扇、输送管道和位于炉内的燃烧器,其中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多级扇式磨煤机之内,所述输送管道连接在所述燃烧器与所述多级扇式磨煤机之间。
从锅炉燃烧理论可知,保持炉膛足够高的温度是保证锅炉良好燃烧的首要条件,炉温高则煤在炉内干燥、干馏顺利,达到着火温度的时间短,着火容易。炉温越高,对煤的着火越有利,煤种适应性也就越好。在现有燃煤锅炉的燃烧方式中,煤粉炉的炉温最高,煤种适应性最好,而且燃烧得比较完全,热效率高。链条锅炉加煤粉悬浮复合燃烧方式的机理是将链条炉排和煤粉这两种不同的燃烧方式有机结合,共用在一台炉上,互为辅助、互为利用、扬长避短。在燃烧过程中,煤粉靠炉排火床点燃,煤粉燃烧形成的高温火焰提高了炉膛温度,为链条炉排上的煤层着火提供了丰富的热源,改变了过去链条炉单纯依靠炉拱热辐射引燃的状况,大大改善了链条炉排上新煤的着火条件;同时,稳定燃烧的火床又是煤粉气流着火的可靠热源,可以保证煤粉及时稳定地着火。另一方面,复合燃烧设备在向炉膛内给煤时,同时向炉膛中心燃烧区送风,提高了炉膛中心区含氧量,使锅炉中心燃烧区内的CO继续与氧结合,氧化成CO2,继续放出热量(1kg纯碳完全燃烧产生CO2可放出32866KJ热量,如不完全燃烧产生CO仅放出9720KJ热量)。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提高煤的燃尽率,可最大化地节约煤炭;
2、可提高链条锅炉炉膛温度,促进火床着火及燃烧;
3、可通过二次配风给炉膛内中心燃烧区提供充足氧份,使炉膛中心燃烧区的CO继续氧化成CO2,既减少了烟气中CO含量,又提高了燃烧效率,进一步节约煤炭。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根据锅炉容量大小,在锅炉炉墙实行单侧布置或双侧布置对喷方式。本实用新型装置喷粉量控制在锅炉总耗煤量的25%~50%之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链条锅炉悬浮复合燃烧装置及其锅炉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机;2-皮带;3-链条锅炉悬浮燃烧装置煤斗;4-变速箱;5-皮带;6-多级扇式磨煤机主轴;7-链条;8-螺旋给煤器;9-三级多段扇式锤头;10-风扇;11-输送管道;12-燃烧器;13-后拱;14-前拱;15-煤斗;20-炉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昕智,未经马昕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