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线用的转接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9631.1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3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戴天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天运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线用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室内或室外配线的转接管,本实用新型尤指一种可单片分离的多片式转接管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进行室内装潢时,为配合电器使用上的需要,通常会在墙面上设有对应电器开关的端口(包括:电灯开关与插座等),也会重新进行室内配线的工作。而配线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传导电力时的电线,一般电线仅在表面设有一绝缘保护用的橡胶层,由于这些橡胶层的厚度并不厚,因此,有可能受到配线过程中的电线相互摩擦,或与墙面间的摩擦,或受到白蚁、老鼠侵袭,或温度、湿气造成的橡胶材料劣质老化,而使电线表面的橡胶层破损,进而造成配线上的短路问题。
所以,增加对于电线的保护性以及整洁美观,通常是将各种管材(如:配线管以及各种转接管等)经拼接组合而形成一完整的管路,此管路主要是利用转接管作为配线管的延伸长度(直型管),或配线管的角度转换(如:L型管),或用来配线管的分接或并接(三通管或斜通管)等;而电线穿设于管路内时,凭借适当的拉线器材先穿设于管路内,一端与电线相连接后再进行拉线。然而,这种拉线方式在第一次安装或是后续进行维修时,由于传统转接管是一体成型制成,一些较粗的电线因弯折不易,经常会在进行转弯或分线或并线的拉线工作时,受到极大的阻碍,造成安装以及维修时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以及使用的配线用的转接管构造,便于进行穿线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配线用的转接管,用来连接相邻的配线管,且是直型管、L型管、三通管或斜通管其中之一型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管至少设有一第一盖体以及一第二盖体,所述的第一盖体固设在相邻的配线管间,而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能够相对结合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据此,本实用新型可结合配线管以完成一完整的配线用管路,由于第一盖体的特殊圆弧状夹部的设计,在不用胶水的情况下,直接夹设在相邻的配线管间;当现场施工人员穿线时,第二盖体可与第一盖体分离,使电线前端穿出配线管后呈现外露状态,便于施工人员抓取电线前端以穿向另一配线管内,相较于传统一体成式的转接管,本实用新型更方便了电线的转向、分线或并线,因而大幅提升了施工人员穿线的便利性,以及施工时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安装时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直型管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L型管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三通管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斜通管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直型管;11-第一盖体;111-扣孔;112-缺口部;12-第二盖体;121-卡扣;122-缺口部;2-配线管;3-电线;4-直型管;41-第一盖体;411-缺口部;42-第二盖体;421-缺口部;5-直型管;51-第一盖体;511-扣孔;512-缺口部;52-第二盖体;521-卡扣;522-缺口部;6-L型管;61-第一盖体;611-扣孔;612-缺口部;62-第二盖体;621-卡扣;622-缺口部;7-三通管;71-第一盖体;711-扣孔;712-缺口部;72-第二盖体;721-卡扣;722-缺口部;8-斜通管;81-第一盖体;811-扣孔;812-缺口部;82-第二盖体;821-卡扣;822-缺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3所示,是以直型管1为例(是可用来取代图1、图2中的直型管5),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一第一盖体11以及一第二盖体12;其中所述的第一盖体11呈等于管体半径的圆弧状,且每一侧缘上设有复数个扣孔111,而第一盖体11凭借胶水固设在相邻的配线管2间,另所述的第一盖体11的开口端缘内壁面设有一缺口部112;而第二盖体12的侧缘内面设有复数个卡扣121,另所述的第二盖体12的开口端缘内壁面设有一缺口部122,组装时,第二盖体12扣合在第一盖体11上而形成一体,且缺口部112、122结合后形成一环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天运,未经戴天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学习机用的旋转按钮开关结构
- 下一篇:点火电极感应式自动点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