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麦克风模块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9724.4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8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侯椗腾;杨再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4 | 分类号: | H04R1/04;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麦克风 模块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麦克风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例如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或是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等计算机设备已成为大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上不可或缺的便捷工具,尤其是网络通讯与录制语音的功能更广泛为使用者所应用。
以目前最常被使用者使用的网络通讯为例,传统以文字对话的通讯方式已不敷使用者的需求,因此由网络摄影机(Web Cam)进行影像语音的对话方式遂形成趋势。使用者仅需一台网络摄影机及麦克风,即可便利的与远方的亲友进行影音对话。
现有麦克风需要外接于计算机装置并且放置于桌面上,势必会增加使用者作业所需的空间,进而产生使用者使用空间不足的问题,造成相当大的不便。因此,制造厂商遂于桌上型计算机或是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屏幕中加设内建式麦克风,使用者不须额外准备外接式麦克风,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目前所见的内建于显示屏幕中的麦克风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其一由一颗全向式麦克风(Omni-Directional Microphone)与一颗指向式麦克风(Uni-Directional Microphone)固定于显示屏幕的前盖所构成,另一种类型以两颗全向式麦克风分别固定于显示屏幕的前后盖所构成。由于两颗全向式麦克风所构成的麦克风的波束形成(beam forming)效果较以一颗全向式麦克风与一颗指向式麦克风所构成的麦克风要来的好,因此目前的内建式麦克风结构大多采用两颗全向式麦克风的组成。
然而,两颗全向式麦克风分别固定于显示屏幕的前后盖,并需要个别以线路电性连接于一电路板,其连接线路的长度过长,空间配置上将产生较多的限制,且于组装生产时上亦不方便,导致产量无法大幅提升,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麦克风模块的电子装置,以改进现有麦克风结构的装设位置的限制,导致组装工艺过于繁复及制造成本过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麦克风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电子装置具有一前壳盖以及与前壳盖相对的一后壳盖,且麦克风模块包括有一电路板、一第一麦克风、一组装件、及一第二麦克风。电路板设置于壳盖内,第一麦克风电性设置于电路板的一侧面。组装件装设于电路板的另一侧面上,并且组装件相对于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设置于组装件内,且第二麦克风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其中,第一麦克风与壳体的前壳盖相抵靠,第二麦克风与壳体的后壳盖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第二麦克风由组装件而与第一麦克风一并电性设置于电路板上,此一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装设有麦克风模块的电子装置的体积大幅降低,且工艺步骤更为简化,达到薄型化、降低制造成本、及提升组装性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1A图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麦克风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麦克风模块
110 电路板
111 嵌槽
120 第一麦克风
130 组装件
131 固定凸点
132 扣片
133 容置槽
1331 透孔
140 第二麦克风
151 第一橡胶套
152 第一防静电板
161 第二橡胶套
162 第二防静电板
210 壳体
211 前壳盖
2111 前开口
212 后壳盖
2121 后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麦克风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电子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如外接式液晶显示屏幕、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屏幕等显示装置、麦克风...等需要收音的电子装置。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将以外接式液晶显示屏幕做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7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列车制动阀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 下一篇:斜塔、悬索悬挂导线的电力架空线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