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表面层状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9776.1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93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清和 |
主分类号: | B44C1/00 | 分类号: | B44C1/00;B32B33/00;B62K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 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表面 层状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结构,尤指一种自行车表面层状构造。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开发至今已有相当久的历史,而其经过这么多年仍能普遍受到喜爱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自行车省力及其方便的特性,而自行车也不需要油料的消耗,也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又可作为健身运动使用,所以自行车能够广为大众喜爱,而且在高油价时代,更能凸显其经济的优势。
但是,自行车的使用上仍有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常用的自行车乃朝向质轻、强固的方向发展,但其如果以非金属材质制成自行车的主体,如复合材料制作的自行车,虽可达到材质轻巧而强韧,但因为复合材料材质较为粗糙无金属光泽,所以无论如何的研磨与加工,在上漆之后所感受的材质表面,仍相当暗淡而无法反射光泽,如此造成材质感受上较差,自然卖相就不好,而使得售价无法提升,销售量因而减低。
因此,针对上述公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创作人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表面层状构造,系针对于所有的自行车,构成具有复合材料的轻质、强韧及金属光亮表层、镜面质感与多色变化美观功效。
根据上述目的,一种自行车表面层状构造,施加于一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上;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打底涂料层,该打底涂料层设于该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表面;
一以溅镀方式形成的溅镀层,位于打底涂料层表面;以及,
一可结合于溅镀层材料的保护层,设于溅镀层上。
其中,该打底涂料层为一透明材料构成的打底涂料层。
其中,该保护层的外表面还包含有至少一特定区域,该特定区域设有一表面粗化层、一色漆层及一透明金油层。
其中,该保护层为一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保护层。
其中,该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由碳纤维材料构成。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先前技术虽然有能力将自行车的主体以复合材料制成,使其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具有质轻与强韧的功效,但是其在视觉上则表现出无金属光泽的视觉感受,造成其卖相不佳。而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表面层状构造,其在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的表面施以打底涂料层、溅镀层及保护层,而使其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表面呈现金属光亮质感与镜面质感及多色变化等功效。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A:本实用新型图1A部的剖示详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本实用新型图2A部的剖示详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表面层状构造,包括:
一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10,该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10可为车架11、前叉12、后叉13、龙头14或座管15等;
一打底涂料层20,该打底涂料层20可为透明材料,打底涂料层20制作后表面会很平滑,该打底涂料层20施作于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10的表面上;
一溅镀层21,以溅镀的方法在打底涂料层20外部形成一溅镀层21;
一保护层22,其保护层22主要保护处理溅镀层21,保护层22以相容于溅镀层21的材料构成,保护层22为一透明涂料层,保护层22并具有光泽,也可利用喷涂的方式制作;该层次结构完成后,可通过烘烤硬化的方式,使该等层次结构结合在一起。
参阅图2、图2A所示,另外,在针对复合材料自行车主体10的特定区域30方面,可以设置:
一表面粗化层31,其主要利用研磨方式,在特定区域30内,使其构成一表面粗化层31;
一色漆层32,该色漆层32包括不同的颜色,完全依照需求,而得以让颜色多变化;
一透明金油层33,以透明金油层33除可展现色漆层32外,更使色漆层32产生光亮质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清和,未经杨清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97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