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阀扬程机构的切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0293.3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1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邱垂隆;杨贺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扬程 机构 切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机构的切换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可变阀扬程机构的切换结构,以使进、排气阀门对应切换于引擎高转时的高开度、及低转速时的低开度。
背景技术
传统习知的内燃机已经使用有多阀门机构,并以多数个支摇臂分别控制不同进/排气阀门的开闭时序。例如图9显示高速摇臂8一端抵靠于高速凸轮80上,低速摇臂9一端抵靠于低速凸轮90上,藉由不同形状的高、低速凸轮80,90以分别驱动二支阀门连杆81,91的阀扬程动作。
由于高、低速凸轮80,90的凸轮形状一旦固定,其所职司高、低速摇臂8,9的阀扬程动作即被固定。因此,为能因应高低转速时不同进气(或排气)需求,习知乃藉由一种切换结构适时地将高、低速摇臂8,9予以连结或解除连结,藉以使二支阀门连杆81,91形成可变阀扬程机构。
如图10显示,该习知切换结构是于高速摇臂8内部设一弹簧82以推抵一帽盖83,低速摇臂9内部滑设一结合块93。如图所示结合块93长度约等于低速摇臂9宽度,因此油压油路92未加压时,该结合块93受对面弹簧82与帽盖83的顶抵而内缩至底部,形成高、低速摇臂8,9未连结状态,故可依其个别的高、低速凸轮80,90形状分别驱动以作阀扬程动作,适用于低转速场合。
图11显示高、低速摇臂8,9彼此连结状态,其是由油压油路92加压以推动结合块93向前,并克服弹簧82与帽盖83的顶抵弹力,因此结合块93插入高速摇臂8而加以连结,故而高、低速摇臂8,9均依据凸轮形状较高的高速凸轮80以同步驱动作阀扬程动作,适用于较大进气(或排气)需求的高转速场合。
然而,习知当油压油路92开始加压初期,由于结合块93的周缘表面与油压室94的壁面所相对产生的磨擦力,及结合块93其本身的惯性质量较大导致油压升压反应较慢,再加上此时高、低速摇臂8,9相对运动十分快速,导致结合块93插入高速摇臂8动作不迅速确实,致使结合块93经常跳脱,并产生异音,均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阀扬程机构的切换结构,其可以改善习知的结合块插入高速摇臂动作不迅速确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变阀扬程机构的切换结构,主要是于一枢轴上同轴枢设有相互比邻的一第一摇臂、及一第二摇臂,第一、第二摇臂于相邻内侧分别凹设有对应的一第一、一第二容室、及一第一、一第二枢接孔。第一容室内部容设有一结合块,结合块与第一容室底部之间形成一油压室,其连通至一油路。且第二容室内部容设有一活塞,其与第二容室底部之间组设有一弹性元件,枢轴枢设于第一、第二枢接孔之间。结合块与第一容室的接触面间开设有多数个轴向凹槽,当第一摇臂、及第二摇臂分别相应于枢轴呈未连结状态时,藉由油路自油压室泄放油压,使弹性元件所提供的弹性预力得以推动结合块、及活塞,使其分别容设于第一、第二容室内。相对地,当第一、第二摇臂相应于枢轴呈连结状态时,藉由油路供油使油压室产生一恒压,将结合块推出第一容室外而形成。
如此,即可使第一摇臂、及第二摇臂于连结状态以对应引擎高速运转时,进、排气油门开启的高开度;或使第一摇臂、及第二摇臂于未连结状态以对应引擎低速运转时,进、排气油门开启的低开度。
其中,多数个轴向凹槽可开设于结合块的外壁;或多数个轴向凹槽亦可开设于第一容室的内壁。而且,多数个轴向凹槽可为等间距设置。同时,结合块其轴心凹设有一轴向槽孔,用以减轻结合块的重量。此可变阀扬程机构的切换结构的油压控制包括一引擎转速传感器、一控制器、及一电磁阀。引擎转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结,并且控制器再与电磁阀电性连结,控制器接收引擎转速传感器的讯号进而控制该油压电磁阀开启或关闭,用以控制油路的油量进出。
本实用新型可藉由上述的油压控制机制可在引擎高转速时开启电磁阀以提供油压促使结合块连结第一摇臂、及第二摇臂而带动进、排气油门的高开合度,并在引擎低转速时关闭电磁阀以排出油压使结合块分离第一摇臂、及第二摇臂之间,而以摇臂带动进、排气油门的低开合度。改善了习知的结合块插入高速摇臂动作不迅速确实的问题,并可消除结合块经常跳脱,产生异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结合块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油压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未连结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连结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部份组件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0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智能热交换系统
- 下一篇:液压破碎锤钎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