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逆冲洗的单筒多层滤水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0745.8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1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罗兴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兴富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C02F1/28;C02F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400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冲洗 多层 滤水机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设备,特别是供乡镇家庭使用的饮用水的滤水机的制造领域。
二、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起来。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联合国卫生组织已经向全球发出警告:“21世纪,水资源危机将是人类首先要面对的事实”,“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万多人死于因饮用污染水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科学家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再不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持,就会出现——“水,地球上到处都有,但一滴也不能喝!”
水资源的日益污染,特别是对农村的影响最为严重。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亟待改善,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主要是以地下水为主,饮用地下水的人口占74.87%,饮用地表水的人口占25.13%,基本上是有条件的农户打井取水,无条件的就在江河、湖泊、水库、山沟里直接取水饮用,这些地下水普遍污染,甚至严重超标,其污染更是令人发指,如:中国长江淮海流域及以南和东北,已知的四川、云南、贵州、长沙、湖北、广东、江西、江苏、福建、安微、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河北、天津、河南等20省区及地震重灾区存在着的部分地区天然水系污染,尤其是地下水铁、锰、碱、悬浮物、胶体物、毒副产物、农药、细菌、泥沙、铁锈、固体杂质污染危害,即使是有井有水,也严重超标,无法饮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一般乡镇没有使用类似城市自来水的条件,乡镇人口直接以地下水或地表自然水系作为饮用水的来源,其现状是,农村的饮用水污染、严重超标,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上述污染的现状构成了对乡镇人员健康的极大威胁。
现市面上公知的净水器产品设计构造十分单一,其产品主要是基于对城市自来水的再净化,达到纯净水的目的而设计的,不能解决农村人口直接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等水源经净化后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成为饮用水的目的。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便于冲洗的双筒净水机”(SY020235872)以及“自动排污超滤净水器”(SY070225547),二者均以自来水为水源,采用PP纤维滤芯过滤、超滤芯过滤、活性炭过滤处理成为直接饮用水。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结合我国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逆冲洗的单筒多层滤水机,以解决农村超标地下水和地表水等水源经净化后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问题。本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逆冲洗的单筒多层滤水机,包括锰砂过滤层、无烟煤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粒状磁铁磁化层、远红外矿化球滤层、麦饭石矿化层,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超滤装置:其封闭容器中设置有一环形隔板,隔板中心孔上设置有一由滤芯壳和矿化层及超滤组成的滤芯,滤芯壳上部设置有阀座、顶部遍布开有水孔,滤芯壳中设置有上圆形卡管和下圆形卡管,滤芯壳中部设置有外压式超滤芯、阳离子交换树脂组成的滤袋,所述麦饭石矿化层设置在滤芯壳底部,其上还依次设置有远红外矿化球滤层、粒状磁铁磁化层,隔板上面还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无烟煤过滤层、锰砂过滤层,滤层上部还设置有弧形布水罩、其上遍布水孔,滤芯壳底部开有水孔,容器上部设置有进水口、逆冲洗排放口,容器底部开有正冲洗排放口、容器下部左侧面设有逆冲洗进水口,容器下部右侧面设有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纯水箱装置的进水口连通。
上述设计中,本新型采用一级过滤装置和三层矿化以及多层过滤,以分别针对城乡饮用水处理的不同需要。如对乡镇的部分超标自来水来说,本新型对其进行活性炭过滤,磁铁磁化,矿化球过滤,麦饭石矿化以及超滤芯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组成的滤袋过滤处理,如对农村的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而言,本新型对其进行锰砂过滤、无烟煤过滤等粗滤后、再进行活性炭过滤,磁铁磁化,矿化球过滤,麦饭石矿化以及超滤芯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组成的滤袋过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兴富,未经罗兴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0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