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机自互投装置实验仪接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1633.4 | 申请日: | 200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2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2 | 分类号: | G01R1/02;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机 装置 实验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互投装置实验装置,特别是一种微机自互投装置实验仪接线器。
背景技术
自互投装置是保证电网经济运行及可靠供电,控制工作电源之间自动互换投入使用的装置。自互投装置由自动控制装置及继电保护装置相结合。为保证自互投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通常需要采用实验仪进行实验,模拟工作状态测试其是否可正常运行。
目前普遍使用的实验仪通常为单相实验仪,不能满足自互投装置的实验需求,当将其应用于复杂的自互投装置连接时,存在接线复杂的弊端。例如,110KV的自互投装置没有110KVPT时,就需要采用35KV、10KVPT的电压来实现,也就是35KV一母线与10KV一母线组成110KV自互投的I、III电压,35KV二母电压与10KV二母电压组成110KV自互投的II、IV电压来构成110KV自互投保护装置接线。而且,其中每组接线均为A、B、C、N四颗线,四组即为16颗线。而现有实验仪不具备四组(A、B、C、N)电压输出。因此,现有的实验仪与自互投装置件的接线非常复杂,操作繁琐,不利于实际工作,操作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而且容易造成实验漏项,对设备运行埋下重大隐患。
另外,现有的实验仪在模拟110KV自互投装置软件逻辑时也存在操作不便的缺陷,比如模拟任何一组、任一相PT断线时通常制有用手去拔实验线,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较强的危害性,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漏拔或者误碰实验线而使自互投装置拒动或者误动,无法理想的模拟自互投装置软件逻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简单实验仪配合完成与自互投装置间复杂的接线及模拟实验的微机自互投装置实验仪接线器,其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机自互投装置实验仪接线器,由壳体及其内部的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电路由两组电压输入线及四组电压输出线构成,其中第一组电压输出线的四相线路与第三组电压输出线的四相线路并联后与第一组电压输入线四相线路对应连接,第二组电压输出线的四相线路与第四组电压输出线的四相线路并联后与第二组电压输入线四相线路对应连接,在四组电压输出线上分别连接空气开关,空气开关另一端均通过接线柱连接输出端实验线,该输出端实验线连接于自互投装置电压输入端,两组电压输入线均通过接线柱连接输入端实验线,该输入端实验线连接于实验仪电压输出端。
而且,所述的输入端实验线及输出端实验线在壳体内的部分均安装于伸缩线轴上。
而且,在壳体内设置有两对空接点,该两组空接点为常开空接点,其接点控制按钮均设置于壳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接线器所设置的输入端实验线与现有的实验仪的电压输出端相连接,四组电压输出线所连接的输出端实验线与自护投装置的电压输入端相连接,实验过程中通过对空气开关断开等操作来模拟PT断线和三相PT失压等实验方法,可与最简单的实验仪配合完成复杂的实验接线,从而节省大量资金,因此实验过程更加全面完善,避免现有实验缺陷,同时可有效提高实验效率。
2.本接线器的输入端实验线及输出端实验线均为安装在伸缩线轴上的伸缩线形式,线长可根据需要进行伸缩,操作更加简便,并且便于收放、运输。
3.本接线器的壳体内设置有两对常开空接点,该两对空接点分别为保护闭锁空接点及手动闭锁空接点,分别连接于自护投装置的保护闭锁及手动闭锁接点,通过各空接点的开出模拟逻辑回路的正确性,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操作极为简单安全。
4.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科学合理,可连接于自护投装置及实验仪之间,满足复杂的实验接线需求,从而完成全面的自护投装置模拟实验,有效保证自护投装置运行安全性,而且操作简单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安全,是目前自护投装置实验领域一种方便实用的接线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1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