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用手术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2940.4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96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杨廷霜;王天雄;李志刚;崔如众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骏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舜英 |
地址: | 30048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引流 用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用手术刀。
背景技术
目前在做气胸引流术时,需在患者胸腔沿肋骨上缘用传统的手术刀片作皮肤切口,然后用套管针穿刺进入胸膜腔,拔去针蕊,再通过套管将灭菌胶管插入胸腔。使用传统的单面刀刃手术刀在作胸壁穿刺部位皮肤切口时,医生需要直接测读并随时掌握手术部位切口的大小和深度,从而需要护理人员为主刀医师随时提供度量工具,操作繁琐且容易出错,增加了手术工作量;此外,采用单面刀刃手术刀对皮肤及皮下组织需要进行横向方向反复分层切割,这样不仅容易损伤患者肋间神经,引起血管出血,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科随时掌握进刀大小和深度且便于操作的胸腔闭式引流用手术刀。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胸腔闭式引流用手术刀,包括刀片和与其固定连接的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为双面刀刃,在刀柄上设有用于表示进刀深度的刻度。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刀片的双面刀刃均为弧形刀刃。
所述刀柄为医用无毒高分子材料制成。
所述刀柄上端与刀片连接段的截面呈扁圆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医生为患者实施穿刺部位皮肤切开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可改变穿刺方向,变横向切割为纵向穿刺,避免了由于反复切割造成患者肋间神经的不必要损伤,减少血管出血,并且组织与引流管包裹紧密,防止了外界空气进入胸腔。此外,在刀柄上设有刻度,医生可准确掌握和控制切口的深度,且定位准确;并可将皮肤切割与套管针穿刺或肋间组织的钝性分离两个步骤有机结合,节省操作时间,为患者解除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刀片;1-1、弧形刀刃;2、刻度;3、刀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胸腔闭式引流用手术刀,包括刀片1和与其固定连接的刀柄2,所述刀片1为双面刀刃,该双面刀刃均设计为弧形刀刃1-1。所述刀柄2采用医用无毒高分子材料制成,在刀柄2上设有用于表示进刀深度的刻度3,刀柄上端与刀片连接段的截面呈扁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在局麻下沿患者肋骨上缘用本手术刀作1.5-2cm皮肤切口,用套管针穿刺进入胸膜腔,拔去针蕊,通过套管将灭菌胶管插入胸腔。一般选用大号导尿管或硅胶管,在其前端剪成鸭嘴状开口,并剪一二个侧孔,以利引流。亦可在切开皮肤后,经钝性分离肋间组织达胸膜,再穿破胸膜将导管直接送入胸膜腔内,导管固定后,另端置于水封瓶的水面下1-2cm,使胸膜腔内压力保持在1-2cmH2O以下,若胸腔内积气超过此正压,气体便会通过导管从水面逸出。胸腔导管一般需放置2至5天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骏,未经马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2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度可调滑脱复位内固定系统
- 下一篇:食品电动烘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