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容量海水自动分配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4419.4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01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项南;李芝凤;王晶;王春谊;吴迪;石建军;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G01N1/34;G01N33/18;G05B19/05;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立增 |
地址: | 300112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海水 自动 分配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的分配处理和输送系统,特别是涉及大容量海水的自动分配处理和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很大,极低浓度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就可以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检测海洋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行为,是海洋污染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通常,进行海水有机污染物检测时,由水泵连续抽取海水水样提供检测分析仪器进行测量。现场测量时,水泵连续抽取的海水水样需要进行前处理,由过滤器进行过滤,以保障检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的海水前处理装置由水泵、电磁阀、过滤器和控制装置等组成,控制装置控制电磁阀的开关,水泵抽取的水样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检测分析仪器进行测量。为保障过滤器过滤后有足够的水样进入检测分析仪器,过滤器的过滤膜需要及时更换。
对于海水中浓度较高的有机污染物质的检测分析,所需水样量较少,可以在检测分析间隙更换过滤器过滤膜,而不会影响有机污染物质的检测分析研究。
对于海水中浓度极低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质,检测分析所需水样量较大,更换过滤器过滤膜的频率会增大。现有技术的海水前处理装置会出现需要检测分析过程中更换过滤器过滤膜的情况,不能实现海水过滤系统的全自动化,影响海水中极低浓度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现场检测分析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海水前处理装置存在检测分析过程中更换过滤膜而影响现场检测分析研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推出大容量海水自动分配处理系统,其目的在于将多个电磁阀和过滤器与控制装置组合一起,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控制不同电磁阀和过滤器的开通,在不中断海水水样提供的情况下更换过滤器滤膜,实现海水水样过滤的全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大容量海水自动分配处理系统包括进样单元、水样处理单元和水样收集单元。进样单元、水样处理单元和水样收集单元由连接管路连通。
进样单元选用磁力泵实现海水样品采集,磁力泵采用无轴封设计,泵体完全密封,泵体材料选用聚丙烯混玻璃纤维(GFRPP),防止海水腐蚀。
水样收集单元包括储液罐,收集来自水样处理单元的海水水样并提供给检测分析仪器。储液罐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防止海水腐蚀。储液罐内设置液位传感器,测定储液罐内的液位。
水样处理单元包括过滤器、电磁阀、控制装置、流速传感器及其连接管路,设置在耐腐蚀的不锈钢机箱内。水样处理单元机箱内设置3~8套过滤器和电磁阀,即3~8个过滤器和3~8个电磁阀。过滤器和电磁阀分别固定设置在前后两排,电磁阀与过滤器一一对应,每个过滤器的进水口分别与其对应的电磁阀的出水口连接。过滤器中有过滤海水水样的滤膜。
控制装置设置在水样处理单元机箱内的上部,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显示屏和电源。显示屏固定在机箱的前面板上,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机箱两侧分别有水样进口和水样出口,机箱的水样进口与进样单元的磁力泵连接,机箱的水样出口与水样收集单元的储液罐连接。机箱的水样进口又分别与电磁阀的进水口连通,磁力泵提供的水样经机箱水样进口后又可分别通过每个电磁阀进入其对应的过滤器。机箱的水样出口与过滤器出水口管道连接,过滤器出水口管道上设置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测量过滤器出水口管道内的水样流速。过滤后的水样经过滤器出水口管道和机箱水样出口进入水样收集单元的储液罐。通水连接管道采用聚四氟乙烯管,防止海水腐蚀。
控制装置的PLC与电磁阀、流速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流速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PLC的输入端子连接,电磁阀与PLC的输出端子连接。前面板固定的显示屏与PLC的通讯口连接,并与PLC进行通讯。控制装置的电源分别与PLC、电磁阀、流速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以及显示屏导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未经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44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信号灯发光体结构
- 下一篇:减温减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