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爆电容器的防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5222.2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60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洲;向艳雄;陈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4 | 分类号: | H01G2/14;H01G2/00;H01G2/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1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爆 电容器 防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爆电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欧式防爆电容器的防震结构。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隔直,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电路等方面。防爆电容器是电容器中的一种,比如说人们较常使用的欧式防爆电容器等,现有技术的欧式防爆电容器,因防爆需要内部到电极的引出线必须使用刻痕技术,使得防爆得以实现。该欧式防爆电容器通常包括壳体、壳体上的电极和壳体内的电容器芯子,电容器芯子通过引出线与壳体上的电极相连接,为了实现防爆效果,引出线使用刻痕技术,电容器芯子则是安装在壳体内,倘若该电容器芯子在壳体内无法得以较好的固定,则有可能在一定振动强度下,因芯子在振动下产生位移而使得引出线在刻痕处断开,从而导致了电容器开路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防爆电容器的防震结构,通过在电容器芯子与壳体之间的安装处设置防震结构,使得电容器芯子在一定振动强度下,不会产生位移,从而保证了防爆电容器在一般振动条件下引出线在刻痕处不会断开,保证了防爆电容器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爆电容器的防震结构,包括壳体和电容器芯子,壳体上设有电极,电容器芯子装在壳体内,电容器芯子通过带刻痕的引出线与壳体上的电极相连接,电容器芯子的底端装有绝缘下套;
还包括:
一弹簧圈,该弹簧圈弹性衬垫在电容器芯子的底端的绝缘下套的下端与壳体的底壁的内侧面之间;
一弹性卡箍,弹性卡箍箍在电容器芯子的柱形外侧壁处,并弹性抵在电容器芯子的柱形外侧壁与壳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爆电容器的防震结构,是在电容器芯子与壳体之间装有防震部件,一个部件为弹簧圈,弹簧圈衬垫在电容器芯子的底端的绝缘下套的下端与壳体的底壁的内侧面之间,使电容器芯子与壳体之间的上下间隙被消除,这样,电容器芯子在壳体内就不会上下晃动;另一个部件为弹性卡箍,弹性卡箍先是箍在电容器芯子的柱形外侧壁处,然后装入壳体中,并使弹性卡箍弹性抵在电容器芯子的柱形外侧壁与壳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之间,使电容器芯子与壳体周壁之间的间隙被消除,这样,电容器芯子在壳体内就不会前后或左右晃动;从而使电容器芯子被固定在壳体内,电容器芯子在一定振动强度下,就不会产生位移,防止了在一般振动条件下引出线在刻痕处发生断开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壳体和电容器芯子之间还装有一弹簧圈、一弹性卡箍来构成防爆电容器的防震结构,且该弹簧圈弹性衬垫在电容器芯子的底端的绝缘下套的下端与壳体的底壁的内侧面之间,该弹性卡箍箍在电容器芯子的柱形外侧壁处,并弹性抵在电容器芯子的柱形外侧壁与壳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之间,使电容器芯子与壳体之间的上下间隙和周壁之间的间隙被消除,这样,电容器芯子在壳体内就不会上下晃动和前后或左右晃动,使电容器芯子被固定在壳体内,电容器芯子在一定振动强度下,不会产生位移,从而保证了防爆电容器在一般振动条件下引出线在刻痕处不会断开,保证了防爆电容器的使用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爆电容器的防震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爆电容器的防震结构,包括壳体1和电容器芯子2,壳体1上设有电极,电容器芯子2装在壳体1内,电容器芯子2通过带刻痕的引出线与壳体上的电极相连接,电容器芯子2的底端装有绝缘下套21;
还包括:
一弹簧圈31,该弹簧圈31弹性衬垫在电容器芯子2的底端的绝缘下套21的下端与壳体1的底壁的内侧面之间;
一弹性卡箍32,弹性卡箍32箍在电容器芯子2的柱形外侧壁处,并弹性抵在电容器芯子2的柱形外侧壁与壳体1的侧壁的内侧面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52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视系统、多媒体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转换视频和图像信号比特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