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段式卡簧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5687.8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6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安;林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奥德森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1/32;F16K1/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惠春;黄国强 |
地址: | 361101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卡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簧,尤其是应用于蝶阀嵌件装配的分段式卡簧。
背景技术
蝶阀是工业和民用工程中通用的阀门之一,由于其启动迅速方便、结构简单而受到广泛关注。蝶阀中嵌件是防止阀座磨损和腐蚀的部件,传统的嵌件装配一般是用多根螺栓锁紧,这种接合方式具有如下缺点:
1、操作工序多,并且装配成本也较高;
2、由于螺栓连接,在嵌件螺纹线密封面上会有多个螺丝孔,螺丝孔周围的间隙而造成嵌件的密封性能差,同时嵌件密封面的螺丝孔同样造成该结构的外形不美观。
然,目前蝶阀中还没有用卡簧这种连接方式固定嵌件的,普通的卡簧是一个带缺口的环形体,使用时,在工件上有一个槽,槽底直径等于卡簧的内径,把卡簧放到槽内,用来卡住一边的工件。故,本创作人提出一种新型的分段式卡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蝶阀嵌件装配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密封性能好、安装便捷的分段式卡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由直线段体和相邻直线段体之间的弯曲部组成一弧形体,卡簧两端分别设有卡钩。
所述的直线段体为四段,中间两直线段体形成的夹角为30~60度。
所述的直线段体和写曲部的横截面为圆形面。
该卡簧用于蝶阀嵌件固定于阀体上,阀体与嵌件侧面上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环形凹槽,上述两个凹槽的槽口处设置卡簧,并且每个凹槽的宽度小于卡簧的直径。
所述的卡簧部分设置阀体的凹槽内,另一部分卡入嵌件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的用在各种种类的蝶阀阀门成品上,分段式卡簧为圆状,两端带钩状。卡簧两端带钩状作用,可以使分段式卡簧在装配时卡入壳体,防止其转动;卡簧中直线段结构,装配后在壳体沟槽内形成弹力,防止嵌件掉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成本较低,装拆简单:传统的嵌件装配一般是用多根螺栓锁紧,而该分段式卡簧只用一根线状物就代替了多根螺栓,且装配工时较少,材料和装配工时成本上有一定优势。
2、密封性能好:传统的嵌件由于是螺栓装配,在嵌件螺纹线密封面上会有多个螺丝孔,密封性能较不好,而新的分段式卡簧,在嵌件螺纹线密封面上没有孔,只在侧面有槽,密封性能较好
3、外观美观:由于取消了传统的螺栓联接,在嵌件螺纹线密封面上没有孔,保持了螺纹线密封面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嵌件装配图;
图3为图2中A-A局部剖放大图。
其中,1、卡簧,101、直线段体,102、弯曲部,103、卡钩,
2、阀体,201、阀体凹槽,
3、嵌件,301、嵌件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直线段体101和相邻直线段体之间的弯曲部102组成一弧形体,卡簧1两端分别设有卡钩103。直线段体101为四段,中间两直线段体形成的夹角为30~60度。直线段体101和弯曲部102的横截面为圆形面。如图2所示,该卡簧1用于蝶阀嵌件3固定于阀体2上,阀体2与嵌件3侧面上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环形阀体凹槽201和嵌件凹槽301,上述两个凹槽的槽口处设置卡簧1,并且每个凹槽的宽度小于卡簧的直径。卡簧1部分设置阀体凹槽201内,另一部分卡入嵌件凹槽301内。
一种新型的蝶阀嵌件装配的分段式卡簧,该分段式卡簧有成本低,密封性能更好,外观美观,装拆简单等特点。可以广泛的用在各种种类的蝶阀阀门成品上。分段式卡簧为圆状,两端带钩状。
1、两端带钩状作用,可以使分段式卡簧在装配时卡入壳体,防止其转动.
2、直线段结构,装配后在壳体沟槽内形成弹力,防止嵌件掉出。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为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奥德森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奥德森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5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