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检测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6003.6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53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钟剑;陈泳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1J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凌 |
地址: | 361100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具,尤指一种用于检测中小型背光源产品的亮度、色度等光学参数的光学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制作背光源显示屏的工艺中,有一道工序是要测量背光源产品的一些光学参数,例如亮度、色度或光度等等,以检测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而且在检测时,通常要测量产品上的多个点,例如九点测量,以使产品上的各个部位都可达到规定的要求。
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在一暗箱的上方安装一可移动支架,可移动支架上固定有用于测量光学参数的光学测量仪,例如:亮度色度计或光学感光器等;在工作台上则固定有一电源箱,被检背光源产品则固定在一检测治具上,该检测治具的本体上具有一个用于放置背光源产品的定位槽。检测时,将固定有待检背光源产品的检测治具放在电源箱上,人工移动治具,令背光源产品的初始检测点正对于光学测量仪的下方,开启电源,光学测量仪开始对被测点检测,检测完毕后,程序自动控制可移动支架带动光学测量仪移到下一检测点,依序检测所有的检测点。而检测点的数量与位置都是事先输入到程序内的,然后由程序控制光学测量仪对各检测点逐个检测。对该背光源产品检测完毕后,将其从治具上取下,再放入另一个待检产品于治具上,人式移动治具,对正初始检测点,开始检测。从传统的检测方法不难看出,操作人员每检测一个背光源产品时,都必须依序进行三个步骤:放于待检产品于治具上,校对初始检测点,从治具上取下检测后产品。这种检测模式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校对初始检测点,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操作步骤的背光源产品光学检测治具,以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光学检测治具,该治具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背光源产品的定位槽,各定位槽纵横排列,且各定位槽的横向间距相同,纵向间距也相同。
所述各定位槽的两侧设有便于取放背光源产品的指孔。
所述本体的两侧设有把手。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原有单工位治具改成多工位治具,且各定位槽的横向间距相同,纵向间距也相同,这样就可以减少操作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具体表现如下:
1.在工作台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尽量多的定位槽,这样即可一次校对初始被检点,而检测多个产品,省去了对每个产品都需进行初始点校对的步骤,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2.由于治具本体上设置了多个工位,这样在取放背光源产品时,是一次重复多个同样的步骤,众所周知,一次重复多个同样的步骤比分别操作这些步骤的效率要高得多,从而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检测背光源产品的各种光学参数的光学检测治具。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光学检测治具包括一本体1,该本体1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背光源产品2的定位槽11,各定位槽11纵横排列,且各定位槽11的横向间距相同,纵向间距也相同。此外,在各定位槽11的两侧还设有便于取放背光源产品2的指孔12。在本体1的两侧还设有把手13,以方便拿取整个治具。再者,在治具本体1上还设有其它零件,如快速压头3、设置于本体1反面的电源触点4等(如图2所示),这些零件的使用及设置都与传统治具相同,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与瓦斯突出模具压力机架
- 下一篇:排水管道噪声检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