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隔距牵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012.5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6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焱;张良翚;张良翰;张良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焱 |
主分类号: | D01H5/44 | 分类号: | D01H5/44;D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距 牵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纺纱机械,涉及环锭纺纱机气动加压牵伸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当前环锭纺纱机的牵伸装置,按加压形式来分,可分为弹簧加压与气动加压两类,实践证明气动加压优于弹簧加压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在气动加压牵伸装置中,目前国内所配置的摇架,绝大多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FZ/T92072—2006中所称的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这种摇架由于结构简单、加压力稳定、可无级集体调压、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现代纺纱理论与实践证明在牵伸装置的前牵伸区采用“三小”工艺,即小的浮游区、小的皮圈钳口间隙、小的前、中钳口握持距(隔距)是提高纺纱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的牵伸配置中,使前、中钳口隔距仍能小到40MM左右,是“三小”工艺追求的指标之一。但在配置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的牵伸装置中,由于结构的原因,其前、中钳口隔距的最小值约为45MM,而很难做到进一步缩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配置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的牵伸装置前、中钳口最小隔距偏大的缺点,提供一种紧隔距牵伸装置,以克服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紧隔距牵伸装置,包括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上罗拉、下罗拉、上销、下销、上皮圈、下皮圈、罗拉座、罗拉滑座、握持管、气囊,其特征是:上销簧(12)设在上销(4)上。
只要取消装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上的上销簧,配备自身带有上销簧的上销,再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上设置在工作时能顶住上销簧,使其产生适量变形,从而使上、下皮圈之间有一适当压力的窄面—顶簧面(A)即可。经过这一改进,前、中罗拉钳口隔距就可在原来最小值为45MM减小到35MM以下,这就能很好地满足纺纱工艺中的紧隔距要求。
顶簧面(A)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设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中握持爪(13)的局部弯曲处,也可设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弯板(14)上,也可设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握持簧(15)上,还可以设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销子(16)上。销子(16)的横断面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它几何形。顶簧面(A)相对于中上罗拉轴心的位置为L=6~18MM,H=0~9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只要取消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上的上销簧,配置自身带有上销簧的上销,并在摇架上设置顶簧面这一简单的办法,就能大幅度地缩短气动加压牵伸装置前、中罗拉钳口的最小隔距,从而进一步满足紧隔距纺纱工艺的需要。
附图说明图
1为目前普遍使用的气动加压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顶簧面(A)设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中握持爪(13)上,并顶住装在上销上的上销簧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一种顶簧面(A)设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弯板(14)上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顶簧面(A)设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握持簧(15)上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顶簧面(A)设在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销子(16)上的示意图。
图中1.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2.上罗拉3.下罗拉4.上销5.下销6.上皮圈7.下皮圈8.罗拉座9.罗拉滑座10.握持管11.气囊12.上销簧13.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中握持爪14.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弯板15.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握持簧16.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销子A.顶簧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附图1、2、3、4、5说明如下:将原本装在气动加压牵伸装置中的间接式气动加压摇架中握持爪(13)上的上销簧取消,配置自身带有上销簧(12)的上销(4),这样摇架的中握持爪的移动区间就有所加大,可以带着中上罗拉向前上罗拉靠得更近,这时前、中上罗拉的最小隔距可以小到34MM。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紧隔距牵伸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焱,未经张晓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