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拱腔板式转炉炉口水箱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359.X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076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熊时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时仁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2411福建省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转炉 口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设备--拱腔板式转炉炉口水箱。
技术背景:
转炉炉口水箱安装于炼钢转炉炉体上方,要求能在1600摄氏度左右高温条件下工作,使炉内喷溅出的钢渣易于和水箱表面分离,确保炉口钢渣不因喷溅而不断长高,进而刮坏活动烟罩造成停产。由于近年来溅渣护炉技术已全面推广,炉龄普遍达到10000炉次以上,中途更换炉口水箱即费时间又影响炉衬寿命,这就要求炉口水箱的寿命能超过炉衬的寿命,以实现炉口水箱与炉衬的同步更换。
当前炼钢转炉使用的炉口水箱有两种即板式炉口水箱和铸管式炉口水箱,板式炉口水箱(含整体和两半式结构)在冶炼状态下,这种水箱箱内易产生蒸汽,蒸汽会将面板和水隔开,面板因冷却不良造成变形甚至开裂,需要经常焊补,一般寿命仅在2到5个月左右;铸管式炉口水箱(分成2到6块不等)采用盘管铸造,管内水流速较快,寿命比板式炉口水箱长,一般能达到一个炉役,但使用后期炉口处会出现铸铁龟裂及盘管开裂而漏水,需要关水使用,这对活动烟罩影响较大,此外铸管式炉口水箱制造需要煨管、开膜铸造、分多块制作,工艺复杂、重量大、更换时间长。对上述炉口水箱的改进也很多,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92230501.3的“一种转炉炉口水箱”(合金钢铸造)、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92322231.7“新型转炉炉口水箱”(板式);又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94239236.1的“转炉炉口冷却水箱”(6块铸管式)、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02295068.0“分体式转炉炉口水箱”(2-6块铸管式)。虽然上述专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长转炉炉口水箱的使用寿命,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又未从根本上克服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炉口水箱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拱腔板式转炉炉口水箱,该改进水箱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水箱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拱腔板式转炉炉口水箱,为安装在转炉炉体上方的具有中部通口的环状水室,所述环状水室连接有进、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水室上侧壁上设有高出环状水室上水位面的拱起型腔,所述出水管的进口端伸至拱起型腔内且端口高出环状水室的上水位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拱起型腔,使出水管的进口端能够处于高出环状水室的上水位面的位置,从而使集聚在拱起型腔内的蒸汽能够立即被出水管吸走,保证了水箱内部能够充满水,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因蒸汽将面板(水室上侧壁)和水隔开造成面板冷却不良变形、开裂的可能,从而大大延长了水箱的使用寿命,寿命大于一个炉役炉衬的寿命(最长可达二个炉役25000炉),且该拱起型腔制造方便、成本低、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拱腔板式转炉炉口水箱的纵向半剖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拱腔板式转炉炉口水箱揭去面板(环状水室上侧壁)后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纵向剖面图;
图4是图2的B-B纵向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转炉炉体,2.中部通口,3.环状水室,4.进水管,5.出水管,6.环状水室上侧壁,601.环状水室下侧壁,7.环状水室上水位面,8.拱起型腔,9.出水管的进口端端口,10.环形水道,11.进水管的出水端,12.环形隔板,13.防撞加强筋板,14.环形管,15.第一环形腔,16.第二环形腔,17.第三环形腔,18.侧腔,19.径向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拱腔板式转炉炉口水箱,为安装在转炉炉体1上方的具有中部通口2的环状水室3,环状水室3连接有进、出水管4、5,环状水室上侧壁6上设有高出环状水室上水位面7的拱起型腔8,出水管的进口端伸至拱起型腔8内且端口9高出环状水室的上水位面7,从而使集聚在拱起型腔8内的蒸汽能够立即被出水管吸走,保证了水箱内部能够充满水,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因蒸汽将面板(水室上侧壁)和水隔开造成面板冷却不良变形、开裂的可能,拱起型腔8可以呈半球状、柱状等各种形状,只要能使集聚在拱起型腔内的蒸汽立即被出水管吸走即可。
中部通口的边沿和面板(环状水室上侧壁)6受热温度较高,约1600摄氏度,所以在环状水室内的进、出水管4、5之间设有自内圈向外圈纵向截面积自小变大的环形水道10,进水管的出水端11位于环形水道的最内圈,出水管的进水端9位于环形水道的最外圈,冷却水通过环形水道沿程阻力逐渐减少,这就保证了中部通口边沿的冷却水流速度最大,冷却效果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时仁,未经熊时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3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翅式机油冷却器的支撑底座
- 下一篇:微耕机变速箱换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