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撞针孔方式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弹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381.4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5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元;李静;惠兆鹏;符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一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4 | 分类号: | H01F38/24;H01H85/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宁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撞针 方式 电压互感器 熔断器 弹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互感器的技术领域,与带撞针孔方式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弹出装置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带撞针孔方式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弹出装置如图1所示,熔断器10的端部套在后座套20上,后座套20的底部开有供撞针30穿过的通孔201,后座套20借助两个弹片40安装在固定板50上,配合图2至图4所示,固定板50上对应后座套20的通孔201也开有供撞针30穿过的通孔501,固定板50通过螺钉60及一次连接嵌件70固定在互感器80上。使用时,将撞针30穿孔套筒90上的通孔901、固定板50的通孔501和后座套20的通孔201靠近熔断器10的端部,再将撞针30向熔断器10推去,撞击熔断器10的端部,使熔断器10从后座套20上弹出,方便更换熔断器10。
仔细分析上述结构,不难发现其存在下列不足:
一、弹片40太硬,当更换熔断器10时,不容易弹出熔断器10;
二、后座套20与固定板50之间通过两个弹片40连接,两个弹片40的弯曲度往往不一致,导致后座套20产生偏移,使得后座套20的通孔201与固定板50的通孔501之间产生错位,令撞针30无法顺利穿过通孔501和通孔201,撞击操作不顺畅甚至无法操作;
三、弹片40的使用寿命不长,经过长期的压缩容易断裂,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四、弹片40采用铆钉401固定在后座套20和固定板50上,配合图4所示,一共需要八个铆钉,铆钉数量多,浪费工时,安装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熔断器弹出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撞针孔方式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弹出装置,其安装容易,寿命长,且使用操作方便、顺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带撞针孔方式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弹出装置,包括后座套、弹簧和固定板;后座套是套在熔断器的端部,后座套的底部凸出形成联接部,后座套的底部和联接部上形成供撞针贯穿的中心孔;弹簧设置在熔断器的端部与后座套的底部之间;固定板通过螺钉与后座套固定在一起,固定板上对应后座套的中心孔也形成供撞针贯穿的通孔,并且固定板还固定在互感器上。
上述弹簧为碳素弹簧钢丝。
上述后座套的联接部上形成螺孔,固定板上形成光孔,螺钉穿过光孔螺接在螺孔中,将固定板与后座套固定在一起。
上述固定板通过螺钉和一次连接嵌件固定在互感器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由弹簧代替弹片,弹性好,容易弹出熔断器;
二、弹簧的使用寿命长,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三、后座套的联接部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保证了后座套的中心孔与固定板的通孔对齐而不错位,令撞针可以顺利穿过通孔和中心孔,撞击操作顺畅;
四、弹簧直接设置后座套和固定板之间,无需另加固定,而后座套与固定板之间采用螺钉固定,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后座套与固定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座套与固定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
带撞针孔方式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弹出装置,包括后座套1、弹簧2和固定板3。
配合图6至图8所示,后座套1是套在熔断器10的端部,后座套1的底部凸出形成联接部11,后座套1的底部和联接部11上形成供撞针30贯穿的中心孔12。
弹簧2设置在熔断器10的端部与后座套1的底部之间。弹簧2可采用碳素弹簧钢丝。
固定板3呈L型,固定板3的竖板通过螺钉4与后座套1固定在一起,具体固定结构可以是:在后座套1的联接部11上形成螺孔,固定板3的竖板上形成光孔,螺钉4穿过光孔螺接在螺孔中,将固定板3与后座套1固定在一起。固定板3的竖板上对应后座套1的中心孔12也形成供撞针30贯穿的通孔31。并且,固定板3的横板还通过螺钉5和一次连接嵌件6固定在互感器8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一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一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扫描仪的拍摄物固定架结构
- 下一篇:室内空气实时监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