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顶集装箱的顶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6577.3 | 申请日: | 2008-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5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范军;袁洪伟;李林;朱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安达太平货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8 | 分类号: | B65D90/08;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杏媛 |
地址: | 528312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顶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货物运输的大型刚性容器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的顶梁结构。
背景技术
开顶集装箱的箱体顶面是敞口的,是国际通用的运输设备,一般适用于装载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
一般通用的开顶箱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位于箱体底部承载货物重量的底架11、垂直设置于底架两侧的侧壁12、位于箱体一端的端墙13、正对于端墙13位于箱体另一端的箱门14以及覆盖于箱体顶部的活动顶盖15。箱体侧壁12包括有位于其顶部沿箱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顶侧梁121,如图2所示是图1中顶侧梁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该结构在顶侧梁1210的内侧焊接一个竖直的支撑板1211,当活动顶盖15盖在支撑板1211上时,支撑板1211与凹槽内的密封胶条接触,达到箱体所需的密封效果。但是,该支撑板与密封胶条为平面接触,接触面积小,在活动顶盖15经过多次装卸后可能会使密封胶条损坏,从而导致箱体的密封性变差;支撑板1211的上表面为一平面结构,在装卸货物时容易发生刮、卡等破坏货物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顶集装箱的顶梁结构,在满足实用要求以及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保证集装箱的密封性,使得货物的装卸更加安全。
一种开顶集装箱的顶梁结构,该顶梁结构至少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一端为一向箱体外侧翻转的弧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顶梁结构还包括一梁,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梁连接,且所述弧形结构的顶端高于与所述梁连接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梁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梁连接连接在所述梁的内侧或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梁焊接成型,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梁连接焊接在所述梁的内侧或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弧形结构沿箱体的纵向或横向的构型与活动顶盖边缘凹槽的构型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梁为顶横梁或顶侧梁。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阐释的顶梁结构,由于设置有专用于支撑箱体活动顶盖的支撑部,且该支撑部中用于与活动顶盖相匹配的一端为一向箱体外侧翻转的弧形结构,如此,在使用中该弧形结构顶在密封胶条上,增大了接触面积,既不易损伤胶条,又增强了箱体的密封性,且支撑部弧形结构向箱体的外侧翻转,这使得在装卸货物出时,不会对货物造成刮、卡等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开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顶侧梁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该图反映的是一种硬开顶集装箱顶横梁结构与活动顶盖装配的剖面结构关系,图中顶横梁结构包括一梁31及一支撑部32,支撑部32与梁31可以一体罗拉成型,也可以经冲压折弯一体成型。支撑部32的一端3211与梁31的底部内侧连接,其另一端为一向箱体的外侧翻转的弧形结构3212,弧形结构3212的顶端高于与梁31连接的一端3211。在具体实现中,活动顶盖15边缘的凹槽1511中设置有密封胶条1512,且其沿箱体横向的构型与弧形结构端3212沿箱体横向的构型相匹配,这使得活动顶盖压在箱体上时,其凹槽1511可压在弧形结构端3212上,如此,弧形结构端3212顶在密封胶条1512上,由于弧形结构端与密封胶条为弧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使得在多次起吊活动顶盖的过程中密封胶条不容易受到损伤,有效的保证了集装箱的密封性;同时,由于弧形结构向箱体外侧翻转,在装卸货物时不会发生刮、卡等破坏货物的情况;支撑部与梁一体成型,不必使用诸如焊接之类的工艺,也不会产生缝隙之类的瑕疵,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节约了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安达太平货柜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安达太平货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