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路板钻孔的微型钻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6588.1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13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邹卫贤;厉学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邢 涛 |
地址: | 518116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路板 钻孔 微型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板的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钻孔的微型钻头。
背景技术
我们通常使用微型钻头对印刷电路板进行钻孔,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如图1所示,微型钻头通常包括钻柄和钻身,钻身上会加工出有一固定的螺旋角的凹槽,微钻的螺旋角也是其切削刃的前角,刀具的前角决定其耐磨损程度和锋利程度,所以微钻螺旋角间接地影响了微钻的磨损性能,螺旋角大则容易磨损,螺旋角小则不易磨损。螺旋角影响微钻的排屑性能,螺旋角大则排屑性能好,螺旋角小则排屑性能差。由于磨损性能和排屑性能都同时依赖于螺旋角的角度大小,因此,这就带来排屑性能和磨损性能不能同时提高的矛盾。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和环保的需要,高耐热性板(即高TG板)和环保板的使用量不断增大。高TG板和环保板这两种板材的特点是硬而脆,微型钻头的螺旋角过大,则切削刃会磨损严重,导致断刀;微型钻头的螺旋角过小,则排屑效果不会,会导致孔壁质量差和断刀。因此,现有的微型钻头加工上述板材时消耗严重,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提高其排屑性能和磨损性能的微型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路板钻孔的微型钻头,包括钻柄和与钻柄同轴固定圆柱形钻身,所述钻身上加工有螺旋状沟槽,其中,所述钻身的靠近钻柄一端为后端,远离钻柄的一端为前端,所述钻身后端的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大于钻身前端的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
所述的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从钻身前端到钻身后端是以一固定增量连续变大的。
所述的钻身分为至少一个螺旋角连续变化区和至少一个螺旋角恒定不变区,所述螺旋角恒定不变区内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恒定不变,所述的螺旋角连续变化区内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从前端到后端以一固定增量连续变大。
所述的钻身前端部分设有前端螺旋角恒定不变区,钻身后端部分设有后端螺旋角恒定不变区,其中前端螺旋角恒定不变区的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大于后端螺旋角恒定不变区的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在前端螺旋角恒定不变区与后端螺旋角恒定不变区之间设有一个螺旋角连续变化区,其前端的螺旋角的角度与前端螺旋角恒定不变区的螺旋角的角度相等,其后端的螺旋角的角度与后端螺旋角恒定不变区的螺旋角的角度相等。
所述的螺旋角连续变化区占钻身全长的比例范围为0.04~0.8。
所述螺旋角变化区的长度范围为0.3mm至12.0mm。
所述的沟槽的螺旋角的变化范围为:30°~45°。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变螺旋设计,即钻身后端的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大于钻身前端的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前部的螺旋角较小,可以减小切削刃的磨损;后部的螺旋角较大,可以增强排尘能力。这样整体微钻即具有耐磨损且排尘优良的特性,可以很好的用于对电路板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1的微型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螺旋角前后连续变化的微型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螺旋角部分恒定部分变化的微型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钻柄;2、钻身;3、螺旋状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电路板钻孔的微型钻头包括:钻柄1和与钻柄1同轴固定圆柱形钻身2,钻身2上加工有螺旋状沟槽3,设钻身2的靠近钻柄1一端为后端,远离钻柄1的一端为前端,钻身2后端的沟槽的螺旋角β的角度大于钻身2前端的沟槽的螺旋角α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前后螺旋角不同设计,前部沟槽的螺旋角α按照耐磨损要求设计,后部沟槽的螺旋角β按照易于排屑的要求设计。具体设计方法是:由于前部螺旋角约等于切削刃前角,而前角是影响磨损性能的重要因素,那么则按照耐磨损要求设计的前角,即可确定为其前部螺旋角,设计出的钻头即具有较好的耐磨损性能;后部螺旋角值根据最佳排屑性能设计,中后部螺旋角是影响排尘性能的重要因素,螺旋角越大越利于排尘,但过大螺旋角会导致导程过长,反而降低排尘性能,所以综合其他影响因素,确定最有利于排尘的中后部螺旋角。前部螺旋角α和后部螺旋角β确定后,中间采取逐渐过渡的形式,完成整体设计。采用上述前后不同螺旋角设计,可满足刀具耐磨损和排尘顺畅的要求,提高微钻综合性能。沟槽的螺旋角α和β的变化范围为:30°~45°。
沟槽的螺旋角的角度变化的形式可以分为前后连续变化和部分恒定部分变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5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型材锯床
- 下一篇:磁环挤压成型模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