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加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6847.0 | 申请日: | 200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61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9/00 | 分类号: | G01M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试验装置,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空气滤清器试验装置的自动加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上,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过滤进气中的灰尘,防止灰尘进入到发动机中,因此空气滤清器对灰尘的过滤能力是其性能的体现。在空气滤清器过滤试验中,空气滤清器的一端连接一个真空泵来模拟发动机的吸气状态,将一定量的灰尘以一定的速度从空气滤清器的另一端入口添加进去,以模拟空气滤清器进气的含尘状态。因此,在空气滤清器试验中,加灰时的加灰量、加灰的均匀性和加灰的速度等将直接影响到空气滤清器性能测试的准确性,对于空气滤清器的质量判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怎样控制加灰时的加灰量、加灰的均匀性和加灰的速度是空气滤清器试验的一个关键之处。
传统的空气滤清器试验加灰方式为手动加灰。用坩埚称好试验所用的灰尘,用手慢慢的添加到空气滤清器的入口中,直到试验结束。这种方式虽然能将一定量的灰尘加进去,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加灰不均匀,导致实验的准确性偏低,进而影响对空气滤清器的质量判断。手动加灰方式显然满足不了现在空滤器性能测试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加灰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均匀的加灰。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加灰装置,包括加灰器1、以及与加灰器1固定连接的振动器;加灰器1包括储灰腔16、位于储灰腔16下方的可匀速转动的送灰转轮13,以及位于送灰转轮13下方的出灰嘴14,所述的送灰转轮13上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21,所述储灰腔16、出灰嘴14均与凹槽21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振动器与加灰器1固定连接,振动器带动加灰器1振动,同时由于送灰转轮13是匀速转动的,所以可将灰尘均匀的从出灰嘴14送出。因此该装置能实现均匀的加灰。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加灰装置的主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2是自动加灰装置的俯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自动加灰装置的加灰器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自动加灰装置的加灰器沿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自动加灰装置的喷射器沿图2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自动加灰装置的送灰转轮的主视图;
图7是自动加灰装置的送灰转轮沿图6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加灰装置包括加灰器1、振动电机2、喷射器3、弹簧4、支座5和气管6。
加灰器1包括加灰器本体11、加灰盖12、送灰转轮13、出灰嘴14和步进电机15。加灰器本体11上部有一储灰腔16,储灰腔16底部为锥形,以保证灰尘不滞留在储灰腔16内;加灰器本体的下部有一个竖直向下的且与储灰腔底部中心相连的通孔17,通孔17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加灰器本体11的下部还有两个与方形通孔17垂直相交的圆柱形孔,分别是圆柱形通孔18和小圆孔19,圆柱形通孔18和小圆孔19相对分布在方形通孔17的两边,并且它们同轴配置;送灰转轮13安装在圆柱形通孔18和小圆孔19中,送灰转轮13为阶梯状结构,其阶梯部13a与小圆孔19配合安装,其阶梯部13b与圆柱形通孔18配合安装,阶梯部13b的直径T大于方形通孔17的截面长度P;在加灰器本体11的下部比圆柱形通孔18低的位置还有一个与方形通孔17相通的通气孔20;步进电机15安装在加灰器本体11上,步进电机15的转轴安装到送灰转轮13的中心孔中,并通过螺钉使它们固定连接,送灰转轮13在步进电机15的带动下旋转。在送灰转轮13的阶梯部13b上靠近阶梯部13a的一端有八个沿转轮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21,凹槽21沿送灰转轮13轴线方向的长度S与通孔17的截面宽度Q相同。出灰嘴14通过螺纹连接到加灰器本体11的下端部,且出灰嘴14与通孔17相连通。
振动电机2通过螺栓安装到加灰器本体11上。
喷灰器3由压缩空气进口31、吸灰口32、喷灰口33组成。压缩空气进口31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连,吸灰口32通过气管6与加灰器1的出灰嘴14相连。
加灰器本体11的四周有四个伸出端部22,支座5上也有四个相应的伸出端部23,四个弹簧4分别安装在加灰器本体11的伸出端部22和支座5的伸出端部23之间。弹簧4起弹性支撑的作用,既能支撑加灰器1,又能防止加灰器1的振动传递到支座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6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传输装置
- 下一篇:检测弹簧拉力的检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