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滑盖手机的滑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7291.7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69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周虎;陈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滑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滑盖手机的滑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手机上增设的功能性组件越来越多,在不增加手机体积并能大屏幕显示的前提下,需要利用手机本体上有限的空间来安装此类组件,因此单纯的上滑盖式结构已不能满足需要。
为满足用户操作需求,合理显示相应按键,需要滑盖手机具有多个卡合位置,能进行双向卡合滑动甚至双向多位卡合滑动。
目前,具有多个卡合位置的滑盖手机的滑动机构多采用弹簧机构来实现。根据所用弹簧种类不同,有如下几种:单扭簧滑移结构、双扭扭簧滑移结构、蛇型簧滑移结构、拉簧滑移结构、压簧滑移结构等。但是在做寿命测试时,弹簧由于其空间及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容易出现疲劳失效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个滑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使用寿命长,不易疲劳失效的滑动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盖手机的滑动机构,用于连接滑盖手机的本体和盖体,包括下滑板、可滑动地配合在下滑板之上的上滑板、以及装设于下滑板的第一卡合元件和装设于上滑板的可相对第一卡合元件滑动卡合的第二卡合元件,所述第一卡合元件和第二卡合元件具有多于一个的卡合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滑动机构不使用拉簧、压簧及蛇型弹簧等弹簧结构,结构简单;具有很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易疲劳失效,延长了滑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机构的滑盖手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机构处于第一卡合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机构处于第二卡合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机构处于第三卡合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机构的上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机构的下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滑动机构的第一卡合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滑动机构的第二卡合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滑动机构的导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是应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机构1的滑盖手机的示意图。滑动机构1连接滑盖手机的本体2和盖体3,从而使滑盖手机具有多个卡合位置,可双向卡合滑动。
如图2所示,滑动机构1包括下滑板10(如图6所示)、可滑动地配合在下滑板10之上的上滑板20(如图8所示)、以及装设于下滑板10的第一卡合元件11和装设于上滑板的可相对第一卡合元件11滑动卡合的第二卡合元件21,所述第一卡合元件11和第二卡合元件21具有多于一个的卡合位置。
上滑板20与下滑板10滑动连接;装设于下滑板10的第一卡合元件11可为两个对称的具有多个半闭合凹孔14的限位滑移条板11(如图7所示);装设于上滑板20的可相对第一卡合元件11滑动卡合的第二卡合元件21可为相应的凸台21;上滑板20相对下滑板10滑动时,凸台21和凹孔14相卡合,实现双向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滑移条板11为两个,具有相同而对称的结构,在相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三个半闭合凹孔14,由铆钉12对称地固定在下滑板10左右两侧,保证了结构的强度与其结构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1和凹孔14的卡合是指装设于上滑板20的两个凸台21与两限位滑移条板11上相对应的两个半闭合凹孔14相卡合。
如图2至图4所示,上滑板20相对于下滑板10有三个卡合位置,第一卡合位为上推滑动卡合位;第二卡合位为闭合常态位,第三卡合位为下推动卡合位。上滑板20和下滑板10分别由铆钉13固定于滑盖手机的盖体3和本体2,在上滑板20相对下滑板10滑动时,带动手机的盖体3和本体2一起运动,实现滑盖手机的双向卡合滑动。上滑板20和下滑板10的卡合位置可以根据第一卡合元件11上的凹孔14的位置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7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