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喇叭装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47320.X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8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傅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喇叭 装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喇叭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视包括传统的显像管电视以及平板电视,是一种很普及的家用电器,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其他场合,其应用都很广泛。
电视机的声音输出其必需具备的功能,通常来说,这就要求电视机必需装配有喇叭。然而喇叭输出声音的时候会产生振动,其振动的频率会带动电视机内零件以及前后壳产生共振,发出一些杂音,俗称震音或蜂音。除了电视机之外,其他的装配有喇叭的电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目前人们对电视机音响效果要求渐高,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能够完善喇叭的装配方式,降低或消除震音及蜂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喇叭装配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喇叭装配发声时产生震音或者蜂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喇叭装配结构,所述的喇叭装配结构包括喇叭支架(1)、上盖(2)、海绵(3)和喇叭(4),所述的海绵(3)装配于所述的喇叭支架(1)和上盖(2)之间的中空仓,所述的海绵(3)将所述喇叭(4)悬空支撑于所述喇叭支架(1)和上盖(2)之间。
所述的海绵(3)上开设有矩形孔(31),所述的喇叭(4)两端的折弯金属片(41)插入所述的矩形孔(31)内。
所述喇叭(4)两端的折弯金属片(41)通过黏胶固定于所述的海绵(3)上。
所述喇叭支架(1)两端设置有凹槽(13),所述海绵(3)设置于所述凹槽(13)与所述上盖(2)配合后形成的中空仓内。
所述凹槽(13)边上有一凸耳(11),所述凸耳(11)上有一缺口(12),所述上盖(2)两端各有一凸耳(21),所述凸耳(21)上有一缺口(22),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缺口(12)和缺口(22)将所述喇叭装配结构固定于电视机。
所述的喇叭(4)周边设置有海绵(42),所述喇叭(4)通过所述海绵(42)与所述喇叭支架(1)接触。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普通海绵支撑喇叭,由海绵来减弱喇叭振动时对周围零件的影响,从而起到降低减弱震音或者蜂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喇叭与海绵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喇叭与海绵以及喇叭支架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效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电视外壳上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喇叭装配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喇叭支架1、上盖2、海绵3,以及喇叭4。
其中,喇叭支架1为中空的矩形结构,其左右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凹槽13,其底部为一中空直通的矩形,本实施例中凹槽13的形状为矩形;矩形凹槽13边上有一凸耳11;凸耳11上有一缺口12,用于螺钉穿过时起固定作用。
所述上盖2为一中空的矩形状,其中间有一段是中空直通的;上盖2两端各有一凸耳21;凸耳21上有一缺口22,用于螺钉穿过时起固定作用。上盖2上的缺口22与喇叭支架1上的缺口12相对应。
所述海绵3的形状与凹槽13对应,当凹槽13为矩形时,海绵3的形状也为矩形,海绵3上有两个矩形孔31。
所述喇叭4两头各有一折弯的金属片41,其与喇叭4上的金属外壳是一个整体;喇叭4周围有一圈海绵42。在喇叭4上有电源信号输入端43,喇叭线44接在电源信号输入端43上。
如图2所示,装配时,将喇叭4两端的折弯金属片41插入海绵3上的矩形小孔31内,然后将喇叭4与海绵3一同放入喇叭支架1内,如图3所示。此时海绵3将喇叭4悬空支撑起来,喇叭4周围的海绵42与喇叭支架1边框相接触,一方面可以缓冲喇叭4的振动,另一方面可减少喇叭4底部的声音穿过喇叭4与喇叭支架1之间的缝隙传到喇叭4上面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73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