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无匙感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7321.4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49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建;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海建;杨波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G08C17/02;B60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感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无匙感应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控制系统,如:汽车无匙感应系统大量的被应用,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汽车无匙感应系统,具有以下缺点:
1、爆竹或雷声震天会误报,现有技术的防盗器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2、取下钥匙,到后备厢取物品时,由于距离处在临界区,会造成频繁自锁自开。需紧贴后备厢才能避免误开误关。
3、由于电动车窗二个及以上同时操作时易烧保险。所以,不宜留下多个车窗自动关闭。
4、汽车熄火后,遥控器和钥匙不能放在一起留在车内,否则会被拒车外。
5、汽车发动机启动后,即使远离车也不会落锁,不便短时离开行事。
6、功耗较大:由于利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来控制汽车各部件,继电器必须正常通电才能工作,使用时间一般比较久,长时间通电继电器发热大功耗也大这样影响原车蓄电瓶寿命,产品本身发热比较严重,故障率相应也增加。
7、不具备原车配套能力:在安装方面比较复杂,破坏了原车线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更高、性能更稳定、安装更方便、具备原车配套能力的汽车无匙感应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无匙感应系统的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无匙感应系统,包括主机和遥控器,所述主机和遥控器无线连接,其中:
所述遥控器向所述主机发送遥控信号;
所述主机接收所述遥控信号,并验证所述所述遥控信号,如果验证正确,根据所述验证信号控制汽车各个控制部件。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主机,用于发射高频信号与汽车各控制部件进行双向异步通信。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主机通过加密的滚动码与汽车各控制部件进行数据交换。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所述遥控器通过加密的滚动码与所述主机进行数据交换以无线连接所述主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无匙感应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更高、性能更稳定、安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无匙感应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无匙感应系统,包括主机2和遥控器1,所述主机2和遥控器1无线连接,其中:
所述遥控器1向所述主机2发送遥控信号;
所述主机2接收所述遥控信号,并验证所述所述遥控信号,如果验证正确,根据所述验证信号控制汽车各个控制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2,用于发射高频信号与汽车各控制部件进行双向异步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通过加密的滚动码与汽车各控制部件进行数据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遥控器1通过加密的滚动码与所述主机2进行数据交换以无线连接所述主机2。该加密的滚动码由遥控器1加密,由主机2进行解码,以实现数据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无匙感应系统中,遥控器与主机进行学习对码,对该汽车无匙感应系统进行配套设置。
然后首先主机每隔2秒发送一个低频125KHz的搜索信号,搜索在空旷2米范围内的有效应答。当发射信号较强遥控器在有效范围内接收到低频125KHz的数据,将唤醒遥控器的CPU,CPU会发出315MHz的应答信号,遥控器与主机进行通讯。数据正确则主机会根据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相应的操作来控制汽车的各个控制部件。
该遥控器通过美国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16F639芯片进行内部的滚动码加密,主机接收到加密的滚动码后,进行解码,以实现与遥控器的数据交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无匙感应系统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四门监控,停车后门未关好声光提示车主关门。
2、使用方便。走近转向灯闪锁开,走远鸣笛灯闪落锁关窗,无需按钮操作。
3、不用手持(PKE)遥控器,仅用钥匙无法启动发动机,增加了车辆安全保障。
4、开门后,转向灯闪亮,有安全示警作用。
5、开锁后一段时间无动作,自锁启动。
6、爆竹震天不误报。
7、钥匙打到启动位后,或发动机启动后第一脚闸自动落锁,关闭发动机后自动开锁。
8、取下钥匙,关闭车门后一段时间,原车配备的防盗器指示灯与原来一样闪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海建;杨波,未经朱海建;杨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7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