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封闭式垃圾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9246.5 | 申请日: | 200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05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耀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耀臣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67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封闭式 垃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环卫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封闭式垃圾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垃圾房和垃圾箱是城市生活中常见的环卫设备,但目前的垃圾房设计不合理,缺乏人性化,不方便使用,现有垃圾房垃圾投入口开口太小,有的垃圾袋投不进去;还有垃圾房的开口设有不方便使用的盖子,需要手动打开投入口的盖子才能将垃圾袋投入,然而垃圾房使用时人们都不愿意触摸垃圾房;上述情况造成垃圾袋等杂物往往被搁置在垃圾房旁边,因此,不利于环境卫生的维护。另外,现有垃圾房的出口要么太狭小,要么设计不合理,由于生活垃圾的成分很复杂,环卫工人出垃圾时很不方便。综上,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一种使用方便的新型垃圾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封闭式垃圾房,提高垃圾房的实用性、方便性,有利用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垃圾房,包括房体和顶盖,所述顶盖采用单坡式,所述顶盖由该垃圾房的正面至其背面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的房体正面设置垃圾投入口和出垃圾大门,垃圾投入口和出垃圾大门的宽度与该垃圾房正面房体内腔的宽度相同,垃圾投入口设置在出垃圾大门的上部,垃圾投入口高度占该垃圾房正面高度的1/5~1/3,出垃圾大门的高度占该垃圾房正面高度的2/3~4/5。
进一步,还包括一个悬帘和斜坡;悬帘设置在对应垃圾投入口的房体内侧,悬帘上端固定于顶盖,悬帘由顶盖延伸至斜坡;斜坡由垃圾投入口的下边缘向房体内腔延伸15~20cm,斜坡与房体竖直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度。
进一步,出垃圾大门为对开门形式,出垃圾大门与房体侧壁采用合页联接,出垃圾大门上还设置有门扣和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坡式封闭结构,在垃圾房的正面设置最大限度开口的垃圾投入口和出垃圾大门,其设计合理、具有人性化,方便垃圾的投放和出垃圾,无论投入物的体积大小轻重均可以在手不触及垃圾房房体的的情况下直接投入房中,符合人们爱干净、图方便一扔了之的习惯;设置斜坡方便纳入比较轻小的垃圾,而悬帘不仅减少垃圾异味外泄、防止苍蝇等蚊虫进入,而且使垃圾房外观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包括房体和顶盖1,房体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不同型号,本实施例为大型号,房体高140cm,宽120cm,厚80cm。房体采用新型防水阻燃复合板制造,具有质轻、坚固、不易被破坏。顶盖1采用单坡式,即所述顶盖1由该垃圾房的正面至其背面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的房体正面设置垃圾投入口2和出垃圾大门3,垃圾投入口2和出垃圾大门3的宽度与该垃圾房正面房体内腔的宽度相同,垃圾投入口设置在出垃圾大门3的上部,垃圾投入口2高度占该垃圾房正面高度的1/3,出垃圾大门3的高度占该垃圾房正面高度的2/3。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悬帘7和斜坡8;悬帘7设置在对应垃圾投入口的房体内侧,悬帘7上端固定于顶盖1,悬帘7由顶盖1延伸至斜坡8;斜坡8由垃圾投入口2的下边缘向房体内腔延伸15cm,斜坡与房体竖直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5度。出垃圾大门3为对开门形式,出垃圾大门3与房体侧壁采用合页4联接,出垃圾大门3上还设置有门扣5和把手6,使垃圾房使用更方便。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耀臣,未经刘耀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9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