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伪锁扣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9337.9 | 申请日: | 200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8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申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晓亮 |
主分类号: | B65D55/02 | 分类号: | B65D55/02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好勤 |
地址: | 45656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扣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具与瓶盖的锁扣环。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饮料或酒瓶的瓶盖多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其瓶盖直接扣于玻璃瓶的瓶嘴上,锁扣环将瓶盖与瓶嘴扣合固定。但是,目前国内锁扣环的生产厂家不下千家,且款式雷同,由于锁扣环可轻易破坏再置,因而防伪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伪锁扣环,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方便,可有效地解决防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防伪锁扣环,带锁孔半环与带锁勾半环的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带锁孔半环的开放端部设有锁扣体,锁扣体内侧为锁孔,带锁勾半环的开放端部连接锁勾,锁勾外侧为按压手柄,按压手柄通过折断点连接于带勾半环的开放端端部,其特征在于:两半环的开放端通过绕线加以固定。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
方案一:锁扣体呈梯形,内侧较窄,外侧较宽,按压手柄的折断点处与锁扣体内侧间紧缠有绕线。
方案二:锁勾和锁孔内侧均设有线孔,将绕线穿过线孔打结。
绕线可采用以下方法:绕线打上绳结点,在绳结点外粘合标签;绕线环绕瓶嘴一周,形成绳结点,在绳结点外粘合标签;绕线打上绳结点,再将绕线环绕瓶嘴一周,形成绳结点,在绳结点外粘合标签。
在锁扣环带锁勾的半环设置标位,标位用于粘贴防伪标签。
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效果:由于绕线的存在,以及在带锁勾的半环上制作贴标位,粘贴易碎纸防伪标签,可有效地解决锁扣环的防伪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安装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另一安装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安装示意图。
图中,带锁孔半环1,带锁勾半环2,轴3,锁扣体4,按压手柄5,绕线6,瓶盖7,瓶子8,绳结点9,粘合标签10,绳结点11,折断点12;带锁勾半环21,带锁孔半环22,轴23,内扣槽24,按压手柄25,折断点26,锁勾27,锁孔28,线孔29,标位30,绕线31,绳结点32,粘合标签33,瓶子34,瓶盖3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叙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锁扣环将瓶盖外翻边和瓶口外翻边扣合在一起,锁扣环的构造是:带锁孔半环1与带锁勾半环2的一端通过轴3活动连接,带锁孔半环的开放端部设有锁扣体4,锁扣体呈梯形,内侧较窄,外侧较宽,带锁勾半环的开放端部连接锁勾,锁勾外部为按压手柄5,按压手柄的折断点12处与锁扣体内侧间紧缠有绕线6,从而将两者再次固定,绕线打有死结,无法解开,从而起到防伪的作用。
如图2所示,安装时,将瓶盖7的瓶盖外翻边置于瓶子8的瓶口外翻边上,将锁扣环扣合在瓶盖外翻边与瓶口外翻边上,将锁勾伸入锁孔内固定,通过绕线将按压手柄与锁扣体紧紧缠绕,并打上绳结点9,在绳结点外粘合标签10,以起到防伪的作用。
如图3所示,安装也可以采用不同于图2的绕线方法,将瓶盖7的瓶盖外翻边置于瓶子8的瓶口外翻边上,将锁扣环扣合在瓶盖外翻边与瓶口外翻边上,将锁勾伸入锁孔内固定,通过绕线将按压手柄与锁扣体紧紧缠绕,并打上绳结点9,再将绕线环绕瓶嘴一周,形成绳结点11,在绳结点11外粘合标签10,以起到防伪的作用。
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锁扣环将瓶盖外翻边和瓶口外翻边扣合在一起,锁扣环的构造是:带锁勾半环21与带锁孔半环22的一端通过轴23活动连接,锁扣内侧为内扣槽24,便于扣合瓶盖外翻边和瓶口外翻边,带锁勾半环的开放端外侧设有按压手柄25,按压手柄通过折断点26连接于带勾半环的开放端部,带勾半环的开放端部内部设有锁勾27(按压手柄内侧);带锁孔半环的开放端设有锁孔28,在锁勾和锁孔内侧设有一线孔29,两孔相通,可穿入绕线31并系紧固定,从而起到防伪的作用;在锁扣环的两个半环上均可设置标位30,也可仅在带锁勾的半环设置标位,标位相对于其它部位较光滑,可粘贴易碎防伪标签。这样,如通过更换锁扣环做伪,就需破坏带锁勾半环,而由于该标签的存在,使做伪无法实现。
如图5所示,安装时,将瓶盖35的瓶盖外翻边置于瓶子34的瓶口外翻边上,将锁扣环扣合在瓶盖外翻边与瓶口外翻边上,将锁勾伸入锁孔内固定,将绕线31穿过锁扣环两半环的线孔,绕瓶嘴一周打上绳结点32,之后再粘合标签33。由于绕线无法解开,于是便可起到防伪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晓亮,未经申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9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