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生长载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0439.2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60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际;占金美;赵洪涛;邹联沛;罗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02;C02F3/32;A01G3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植物 生长 载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载体,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生长载体。
背景技术:
沉水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它是水生态系统具有较高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构成湖泊主要的生物组分、食物链的基础和重要的生物环境,并具有改善水质和增加水环境稳定性的功能,又是连接底质和水层的媒体,其生长代谢和植被结构演替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于沉水植物和水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将沉水植物种植在土壤或湖泊底泥中,但这种方法难以避免土壤或底泥中的重金属、矿质元素、微生物等有机物对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特性的研究带来干扰,同时,对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也会因为土壤或底泥的释放而影响精确度。因此,在研究微宇宙条件下沉水植物的生长特性时,土壤或底泥的存在使研究似乎显得过于粗糙。目前,关于在没有土壤或底泥等生长基质时,需要插枝生长的沉水植物在水底固定生长的报道还较少,以聚氨酯泡绵为承载基质,将空心玻璃管插入聚氨酯泡绵内作为植物生长方位的固定套管以防沉水植物漂浮于水面,然后将植物插入玻璃管内的方法在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验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土壤或底泥而能够让沉水植物在水溶液中正常、稳定生长的新型沉水植物生长载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生长载体,包括空心玻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玻璃管固定插置于一个具有有效强度的漂浮承载基体上均布的垂直孔中,所述空心玻璃管的内径和长度与沉水植物枝条的直径和长度相匹配。
上述的漂浮承载基体为聚氨酯泡棉成型体。
上述的漂浮承载基体为蜂窝状结构的聚氨酯泡棉成型体,其25%压陷硬度为135N±10N。
上述的漂浮承载基体上插置空心玻璃管的孔径大小为2.5mm~3.0mm。
上述的漂浮承载基体的厚度为50mm~90mm。
上述的空心玻璃管的孔径大小为2.5mm~3.0mm。
上述的空心玻璃管为透明的无机玻璃管。
上述的空心玻璃管的高度为50mm~9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结果:
1.经济可行性。采用的玻璃管为普通的空心玻璃管,市场报价为30元/公斤。
2.科学合理性。聚氨酯泡绵具有很好的通风透气性能,不会造成根部的腐烂,利于植物根部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聚氨酯泡绵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和良好的排水性,能使植物的底茎和根部浸在新鲜的、混合均匀的营养液中。
3.真正实用性。玻璃套管的引入能帮助脆弱的植物软茎顺利的插入有一定硬度的泡绵内;聚氨酯泡绵和玻璃套管的双重固定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沉水植物在水力扰动时漂浮于水面。
4.操作简易性。只需对泡绵和空心玻璃管按照需要进行简单的切割。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新型沉水植物生长载体包括有效强度的漂浮承载基体1,即聚氨酯泡绵成型体、空心玻璃管2和沉水植物3,根据实验所种植物的棵数,将一定数量的高度为5-9cm的空心玻璃管插入聚氨酯泡绵成型体的小孔内,将相应数量的需要在水中插枝生长的沉水植物3的茎插入空心玻璃套管2内。根据植物枝条的长度可以适当调整聚氨酯泡绵成型体的厚度和玻璃管的高度。
所述的固定植物方位的空心玻璃管2为无机材质的空心玻璃管。
所述的沉水植物3为实验研究过程中需要插活的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04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