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0854.8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2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亮;萧丰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 伟 |
地址: | 201114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键盘 支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研发与精进,以及产品的设计皆朝向更高性能、更好品质的共同目标发展,从而使在设计的过程中,任何一项改进,只要有益于提高产品性能、增强产品的品质等实质性的功效增进,均为具有产业利用价值的发明创造,亦符合专利法鼓励、保护与利用发明创造的精神。
目前笔记本电脑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电子装置,但笔记本电脑基于便利性的需求,其例如CPU元件等内部元件通常可分别生产和出售,亦即使用者可对主板上的器件进行拆装,以达到自行更换内部元件的需求。
然而,目前笔记本电脑的键盘通常是固定在由上、下壳组成的壳体的键盘槽中,该键盘槽中设有一支撑板以支撑该键盘的下方,而传统的支撑板是通过热熔或螺丝锁固其边缘的方式以固定在键盘槽中。
因此,若要对支撑板下方的内部器件进行拆装,则对于拆装笔记本电脑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必须先将支撑板边缘的热熔元件或螺丝拆除,再将支撑板拆离,最后再分解壳体的上壳及下壳,才可对内部器件进行拆装,不仅需使用工具而十分不便,且浪费时间;另外,若仅需更换一部分内部元件,却需拆除整体支撑板及壳体,将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不仅能支撑键盘,且便于拆装笔记本电脑的内部器件,实为目前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中,该壳体具有供设置该键盘的凹槽,且该凹槽具有一开口,以容置该支撑机构,其中,该支撑机构至少包括第一片体及第二片体,该第一片体搭接于该开口边缘的壳体上,且该凹槽的开口未接触该第一片体的边缘具有第一阶部,该第一阶部是该壳体向下凹陷的阶梯状结构,而该第一片体具有对应该第一阶部的第二阶部以形成一放置空间,且该第二片体设于该放置空间中,并通过该第一及第二阶部而定位于该壳体。
前述的支撑机构中,该第一及第二片体可为钣金结构,且可具有多个穿孔,以减轻重量。
前述的支撑机构中,以第一片体对应设于凹槽为基本需求,该第一片体可具有热熔孔,而该凹槽可具有用以结合该热熔孔的热熔柱,以固定该第一片体;又,该凹槽内亦可具有定位柱,则该第一片体可具有定位孔以结合于定位柱上。另外,因前述的支撑机构设于该笔记本电脑中,使该凹槽内可具有供内部线路通过的理线槽,而该第一片体可具有对应理线槽的折边,以配合理线槽。
前述的支撑机构中,以第二片体对应设于放置空间为基本需求,该第二阶部可为第一片体向下凹陷的阶梯状结构;另外,该第一阶部可具有缺口,而该第二片体可具有对应该缺口的折边,且该折边嵌入缺口而抵靠壳体。
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有益效果在于,该凹槽及第一片体上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及第二阶部,以形成放置该第二片体的放置空间,且该第二片体仅通过第一及第二阶部及上方的键盘抵靠限制其四周的活动空间而并无固定的设计;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在取出键盘后,使用者不需浪费时间拆除第一片体,仅需免工具取出第二片体,即可拆装笔记本电脑的内部器件,有效达到便于拆装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及键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的第一片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支撑机构的第二片体的局部示意图。
元件标号的简单说明:
1壳体
10凹槽
10a开口
100理线槽
101第一阶部
102热熔柱
103定位柱
104缺口
105延伸部
11穿孔
12第一片体
120、141折边
121第二阶部
122定位孔
123热熔孔
14第二片体
2键盘
A放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0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