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1123.5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38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50 | 分类号: | H01H13/50;H01H13/12;H01H13/26;H01H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 嘉 |
地址: | 20161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按键式开关的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市场上的车载按键式开关,一般都采用点接触方式的接点,即通过在开关按钮上施加一个力使按钮产生移动,带动安装在按钮上的动接点在一个方向轴上运动,静接点被设置在动接点运动方向轴上,当两个接点接触,电流流经两接点,则开关导通,反之开关断开。这类开关虽然结构简单,但由于两个接点间始终保持以其表面相同的位置进行接触,一旦在接触位置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或因接点表面氧化而出现氧化膜,就会影响开关正常工作,甚至发生开关失灵无法导通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开关结构,该开关结构可使得在开关导通时,开关的动接点和静接点之间能产生相对位移。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关结构,包括外壳体以及设置于该外壳体内的弹性导电片、接出端子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的开关按钮;弹性导电片的上端和接出端子均固设在外壳体上,弹性导电片设置在接出端子与开关按钮之间,弹性导电片的片身上与开关按钮相对的一侧设有一凸起;开关按钮与弹性导电片相对的一侧在靠近下端处设有圆弧形凹槽,开关按钮与弹性导电片相对的一侧的下端形成凸出于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凸出部;开关按钮处于第一位置,开关按钮的凸出部位于弹性导电片的凸起的下方;开关按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开关按钮的圆弧形凹槽与弹性导电片的凸起相接触,且弹性导电片的下端与接出端子相接触;开关按钮处于第二位置,开关按钮的凸出部抵靠在弹性导电片的凸起上,弹性导电片的下端沿接出端子的表面向下滑移。
上述的开关结构中,弹性导电片为板簧,弹性导电片的下端设有向接出端子一侧凸出的触点。
上述的开关结构中,开关按钮是通过一弹性复位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该弹性复位结构包括一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弹簧和弹簧座,弹簧套设在弹簧座上;开关按钮内设有一空腔,空腔开口于开关按钮的底面,开关按钮套设在弹簧上。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弹性导电片作为动接点、接出端子作为静接点,以开关按钮的上下移动控制弹性导电片绕安装支点转动、与接出端子的接触、分离,从而实现开关的导通与断开。在导通状态下,随着开关按钮的继续移动,弹性导电片产生变形,使之与接出端子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接点间接触位置改变。弹性导电片与接出端子之间的移动能够有效地去除接点表面存在的灰尘等杂质以及金属氧化层,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性更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结构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是以安装在汽车车体上的门灯开关装置的开关结构为例。该开关结构包括外壳体1、弹性导电片2、接出端子3以及开关按钮4。弹性导电片2、接出端子3以及开关按钮4设置于外壳体1内,开关按钮4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弹性导电片2的上端和接出端子3均固设在外壳体1上,弹性导电片2设置在接出端子3与开关按钮4之间,弹性导电片2的片身上与开关按钮4相对的一侧设有一凸起21。开关按钮4与弹性导电片2相对的一侧在靠近下端处设有圆弧形凹槽41,从而在开关按钮4与弹性导电片相对的一侧的下端形成凸出于圆弧形凹槽41的凸出部4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导电片2为板簧,接出端子3为L形。为了使弹性导电片2与接出端子3能够良好地接触,在弹性导电片2的下端还设有一向接出端子3一侧凸出的触点2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按钮4是通过一弹性复位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移动。该弹性复位结构包括一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弹簧5和弹簧座10,弹簧5套设在弹簧座10上;开关按钮4内设有一空腔40,空腔40开口于开关按钮4的底面,开关按钮4套设在弹簧5上。在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关按钮4被按在外壳体1内,弹簧5被压缩,开关按钮4处于第一位置;当打开车门时,车门施加于开关按钮4的力消失,开关按钮4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使用弹簧5,而是在弹簧座10的顶端和按钮4的顶端分别设置一块极性相同的磁体,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为按钮4提供向上的力,使按钮4回复到第二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洋电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