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脊柱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1128.8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12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秦再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包兆宜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脊柱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脊柱固定器。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脊柱骨折、固定椎体、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内固定器械。
背景技术
临床治疗多节段颈椎病、颈胸腰椎骨折脱位等脊柱疾患,常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或全椎体切除或病灶清除术,术中的稳定性重建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众多医疗器械公司与单位研制,并被经批准用与脊柱受损的内固定器械类型众多。然长期病历随访分析发现,此类器械缺陷亦不少。有学者使用长节段钛网加钢板进行脊柱内固定术。钛网植骨结合颈前路带锁钢板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外伤、肿瘤等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Dvorak等和Eck等研究显示钛网在重建胸腰椎前柱方面具有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矢状面排列方面具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术后钛网下沉时有发生,特别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也有学者采用人工椎体重建脊柱的序列。目前现有的人工椎体分为单纯支撑型、撑开固定型、弹性活动型及可调固定型、自固定型。但人工椎体较为复杂,有的不能植骨,有的刺入终板易引起下沉,最大的不足是长度有限。
用于脊柱骨折椎体前方固定的以及用于脊柱后路固定的脊柱钢板系列,其手术创面技术难度均较大,对病人骨折恢复后,要想去除固定的脊柱钢板,更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操作简便,技术可靠,新型可调脊柱固定器。
本固定器骨折固定稳固,不但手术创面小,视野清楚,而且手术时间短,明显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可调脊柱固定器,由螺母(1),伸张固定螺栓柱(2),螺柱(3),中心伸张轴筒(4),六角形旋伸部(5),椎体固定螺钉(6)组成。其中,所述的螺柱呈正向或反向,其一端插入中心伸张轴筒一端内,另一端设有螺孔,所述的椎体固定螺钉插入该螺孔部位,且由螺母固定;伸张固定螺栓柱一端插入中心伸张轴筒另一端,且通过六角形旋伸部连接,伸张固定螺栓柱另一端开有螺孔,椎体固定螺钉插入该螺孔部位,且由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钛合金或PEEK材料能制得本领域脊柱固定器的常规系列规格,可与相应器械完整配套。所述固定器生物相溶性好,力学稳定,所制得的固定器可根据需要调节中心轴长度,操作简便,固定稳妥配套器械齐全,即助于病员护理方便早期功能锻炼亦利于骨折解剖复位与骨折愈合。
本实用新型配对固定受损骨折椎体的上椎体与下椎体。使用时采用两组固定器,每组固定器分别对称固定于受损椎体的上一个与下一个正常椎体部。并可以左右转动中心伸张轴筒,伸长或缩短固定器中心轴长度,完成对受损椎体的骨折对位对线复位及稳固局段固定,以恢复受损椎体骨折的最佳修复。经实践显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的可用于人体脊柱骨折,固定椎体,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内固定器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1为螺母,2为伸张固定螺栓柱,3为螺柱,4为中心伸张轴筒,5为六角形旋伸部,6为椎体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采用螺母1、伸张固定螺栓柱2、螺栓柱3、中心伸张轴筒4、六角形旋伸部5和椎体固定螺钉6组成本实用新型。其中,所述的中心伸张轴筒4呈圆柱形结构,其中部贯通,桶内两侧为左、右螺纹,内径为M8×1.25或M6×1,螺柱3一端插入中心伸张轴筒4一端内,另一端设有螺孔,椎体固定螺钉6插入该螺孔部位,且由螺母1固定;所述的伸张固定螺栓柱2长36mm,一端插入中心伸张轴筒4另一端,且通过六角形旋伸部5连接,伸张固定螺栓柱2另一端开有螺孔,椎体固定螺钉6插入该螺孔部位,且由螺母1固定,所述螺母半径为4mm。
本装置从脊柱后方进行固定:由4枚松质骨型的椎体固定螺钉6(外纹直径5mm,总长58mm)分上、下两组,对称固定在受损椎体的上一个与下一个正常椎体部。其椎体固定螺钉6尾部的螺柱部穿过连接伸张固定螺栓柱2的螺孔内,并用螺母1拧紧,通过中心伸张轴筒4的左右旋转调整,伸张或缩短中心伸张轴筒4的长度,伸张长度至80-100mm,缩短长度至40-60mm,完成对受损椎体的骨折对位对线复位及稳固局段固定,以恢复受损椎体骨折的最佳修复,达到最佳固体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配对固定受损骨折椎体的上椎体与下椎体。使用时采用两组固定器,每组固定器分别对称固定于受损椎体的上一个与下一个正常椎体部。并可以左右转动中心伸张轴筒,伸长或缩短固定器中心轴长度,。经实践显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的可用于人体脊柱骨折,固定椎体,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内固定器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