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水网箱用盖网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1617.3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7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网箱 用盖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水网箱水产养殖用的盖网。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科学水产技术领域,将网箱扶手周长46.9m、外浮管周长50米聚乙烯框架浮式圆形深水网箱称为周长50米聚乙烯框架浮式圆形深水网箱。周长50米聚乙烯框架浮式圆形深水网箱抗风浪性能好、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在我国各海区应用较多。
在PE框架浮式圆形深水网箱养殖过程中,养殖鱼类活动于网箱水域表层时常常被栖息于海区的鸟类捕获或啄伤,这些鸟类要么直接叼走养殖鱼类,要么严重啄伤养殖鱼类,这些鸟类每年都给深水网箱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据鸟类多发海区统计每年鸟类可给每个深水网箱造成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经济损失。为保护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免受海区鸟类伤害或攻击,有些养殖户在养殖海区采用在空中架设流刺网的办法来拦截或捕获这些鸟类,其缺点是这种传统防鸟方法可能会造成部分鸟类被空中架设流刺网缠络死亡;有些养殖户在养殖海区使用石块、棍棒、稻草人等驱赶鸟类的方式,这种传统防鸟方法“人前边走、鸟后边来”、“人前边赶、鸟后边来”,在保护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免受这些海区鸟类伤害或攻击时效果很差;在海区栖息鸟类伤害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的问题上,既要保护深水网箱的养殖鱼类免受鸟类伤害,又不伤害海区鸟类,养殖户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网箱中养殖鱼类免受鸟类伤害,又不伤害海区鸟类的深水网箱盖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网目尺寸50mm、100mm的单死结型网片,其特征是网箱盖网由外、内圈盖网两部分组成,以网目尺寸50mm的12块相同尺寸上底边、下底边和纵向目数(目数分别为130目、114目、25目)的正梯形网片缝合成一个内、外环分别为1374目、1566目的环形外圈盖网;以网目尺寸为100mm的12块相同尺寸上底边、下底边和纵向目数(目数分别为57目、31目、37目)的正梯形网片缝合成一个内、外环分别为378目、690目的环形内圈盖网;外、内圈盖网的网片边缘用直径2.5mm的乙纶渔网线镶边补强;内圈盖网置于外圈盖网的内环内,用粗度为2.5mm的乙纶渔网线将外圈盖网中正梯形网片的下底边分别与内圈盖网中正梯形网片的上底边依次进行2目对1目编缝,内、外圈环形盖网的拼缝与长41.4m的高强度锦纶纲索(纲索粗度6mm)缝合,内、外圈盖网之间获得中环纲索;以0.6的横向缩结系数将内圈盖网内环上378目网目均匀缩缝到长22.68m的高强度乙纶纲索(纲索粗度6mm)上;以0.6的横向缩结系数将外圈盖网外环上1566目网目均匀缩缝到长46.98m的高强度乙纶纲索(纲索粗度6mm)上,装纲完毕得到网箱用环形盖网,装纲时扎缚纲索的网线采用直径2.5mm的乙纶渔网线;装纲后环形盖网覆盖在聚乙烯框架浮式圆形深水网箱的圆形扶手上方,以0.998的横向缩结系数将装纲后环形盖网的46.98m长外环纲索均匀缩缝到周长46.9m的圆形扶手上,完成盖网在网箱上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盖网设在网箱中养殖鱼类主要活动区域,避免全封闭式圆形盖网中央网片下垂的缺陷,既不影响防鸟效果,又方便饵料投喂、安装方便、节省盖网成本,防鸟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深水网箱外圈盖网的正梯形网片联合剪裁示意图;
图2表示深水网箱外圈盖网加工用正梯形网片示意图;
图3表示深水网箱内圈盖网的正梯形网片联合剪裁示意图;
图4表示深水网箱内圈盖网加工用正梯形网片示意图;
图5表示12块正梯形网片缝合成一个环形外圈盖网示意图;
图6表示12块正梯形网片缝合成一个环形内圈盖网示意图;
图7表示PE框架浮式圆形深水网箱盖网示意图;
图8表示深水网箱盖网在网箱上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
图1中的1为网片剪裁边,2为一块正梯形网片,3为一块横、纵向目分别为1469.5目、25目的矩形网片,4为锐角边剪裁方向。
图2中的21为正梯形网片的上底边,22为正梯形网片的斜边,23为正梯形网片的下底边。
图3中的31为网片剪裁边,32为一块正梯形网片,33为一块横、纵向目分别为533.5目、37目的矩形网片,34为锐角边剪裁方向。
图4中的41为正梯形网片的上底边,42为正梯形网片的斜边,43为正梯形网片的下底边。
图5中的51为正梯形网片的下底边,52为正梯形网片的上底边,53为相邻两块正梯形网片之间的拼缝,54为一块正梯形网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6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前石灰石计量给料装置
- 下一篇:根式抗拔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