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罗茨煤气排送机轴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1789.0 | 申请日: | 2008-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68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金建平;施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龙梅 |
地址: | 2004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机轴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罗茨煤气排送机的轴密封装置,属于罗茨煤气排送机的密封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罗茨式排送机的轴密封形式分为聚四氟乙稀V形密封和迷宫密封两种,聚四氟乙稀V形密封通常用在输送清洁煤气或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迷宫密封可用于输送空气。采用聚四氟乙稀V形密封是由密封座与密封轴套之间开设的填料腔中依次安装的支承环、V形密封环、压环、压盖组成,通过螺栓和螺母将压盖与密封座固定连接,使V形密封环稳定地安装在填料腔内。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压盖的位置得到一个临界的预紧力,既保证不泄漏,又可使摩擦力不至于过大而升温。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介质、温度、压力等工况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极难达到预想的密封效果。
在人工煤气的生产过程中,未经净化的煤气称为荒煤气,为克服净化所产生的的阻力,输送荒煤气是必须的。由于荒煤气中含有的焦油比净化后的煤气多,却呈稀薄状态,因此,所有用于输送荒煤气的罗茨排送机都发生了严重的煤气及焦油泄漏现象。泄漏的严重程度是:大量的焦油夹带着煤气从机壳经轴密封飞出来,溅在机器外壳和割断罗茨煤气排送机噪声的玻璃隔音房顶及四周,并从隔音房淌下来,蔓延至整个机房地坪,操作环境恶劣,使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安全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泄漏出来的焦油在排送机墙板的半圆槽积存,浸没了轴的下部,焦油通过V形密封环进入到轴承及齿轮箱,油箱的油质遭到破坏,由此使轴承烧坏而被迫停机。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罗茨煤气排送机轴密封装置失效。
即使是用于输送相对干净的以焦碳为原料的人工煤气,即使采用通常的增大压盖压紧力的手段,也不能使罗茨排送机的泄漏问题得到解决,因为增大压盖的压紧力造成端面墙板受热膨胀,破坏了叶轮端面与墙板之间的正常间隙,以740转/分的运转速度运转的叶轮,其端面与墙板接触产生摩擦,将墙板拉毛,摩擦阻力增大使风机超负荷运行而自动跳车。因此必须对罗茨排送机的密封装置进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泄漏问题。密封装置改造后的煤气罗茨式排送机用于输送净化后的煤气亦能得到同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罗茨煤气排送机的轴密封装置,这种轴密封装置能保证输送油煤气时也不发生泄漏,安全可靠无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包括密封座与密封轴套,密封座外圆周上的凸圈与罗茨煤气排送机的墙板的凹槽匹配,凸圈与凹槽卡合成为固定连接,密封轴套中心设有安装罗茨煤气排送机的转轴的转轴孔,其特点是:在密封座上开设一条与转轴孔平行的油槽,一个与油槽贯通并通过油管与外部设置的润滑油储罐连接的加油孔,以及5-10个与油槽和密封座内部都贯通的润滑油孔;在密封轴套的外圆周上开设5-10个胀圈槽,胀圈槽内安装有金属胀圈,金属胀圈有一个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轴套的外圆周上开设的多个胀圈槽,胀圈槽内安装外径比密封座内径大的有一开口的金属胀圈,因此当金属胀圈装入密封座时,金属胀圈自身的弹力,产生一个对密封座的预紧力,使金属胀圈紧贴于密封座,同时,金属胀圈与胀圈槽之间的间隙中充满了润滑油,因此荒煤气沿槽端面的泄漏就不会发生了。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轴套的外圆周上的多个胀圈槽内安装了多个金属胀圈,这些金属胀圈逐级阻挡了荒煤气从高压侧的第一道金属胀圈漏到下面几道金属胀圈,且每经过一道金属胀圈,其所受的压力差就逐级减小,因此保证了密封效果。
3.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座上开设的加油孔,定期压送适量的润滑油进入润滑油孔,一方面起到润滑作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润滑油渗透到各个孔隙中,能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加油孔;2—凸圈;3—油槽;4—密封座;5—油槽堵头;6—润滑油孔;7—金属胀圈;8—胀圈槽;9—密封轴套;10—转轴孔;1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1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止回阀
- 下一篇:多泵汇流型高压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