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双向输入及固定方向输出的传动系统及馈纸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2011.1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3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徐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22 | 分类号: | F16H1/22;B65H5/06;B65H5/36;B65H15/00;B65H8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申民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向 输入 固定 方向 输出 传动系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向输入及固定方向输出的传动系统及使用其的馈纸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走纸器可以应用在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多功能事物机等文件影像处理设备。为了以单一影像处理模块达成双面影像处理的效果,自动走纸器需要馈走纸张通过影像处理区两次至三次。对扫描仪而言,自动走纸器一般是将原稿馈送通过扫描区三次,使扫描仪的扫描模块撷取原稿纸张的正面及反面的影像。
为了节省整体的扫描时间,自动走纸器需要在进行扫描原稿,以及在馈纸通道中翻转该原稿使原稿翻面的同时,从进纸匣馈入下一张原稿。在此情况下,其中有些用来馈送原稿的馈纸滚轮便必须变换其转动方向,以对第一张原稿进行翻页,其余的馈纸滚轮则固定地朝原方向转动,以馈送第二张原稿至扫描区。
为了达成此需求,可以采用两组马达及两组控制电路来达成多个滚轮的转向控制。然而,这样的作法会增加成本。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双向输入及固定方向输出的传动系统及使用其的馈纸设备,是本实用新型要实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向输入及固定方向输出的传动系统及使用其的馈纸设备,借以利用单一动力源来达成各种不同输出状态的应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动系统,其包含主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一动力输出构件及第二动力输出构件。主齿轮可转动地设置。第一传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齿轮两者皆可转动地及可移动地设置,且与主齿轮啮合。第一动力输出构件及第二动力输出构件两者皆可转动地设置。第一动力输出构件与第二动力输出构件啮合。第一传动齿轮可与第一动力输出构件啮合。第二传动齿轮可与第二动力输出构件啮合。主齿轮逆时针旋转,以驱动第二传动齿轮离开第二动力输出构件,及驱动第一传动齿轮,使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一动力输出构件及第二动力输出构件转动。主齿轮顺时针旋转,以驱动第一传动齿轮离开第一动力输出构件,及驱动第二传动齿轮,使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动力输出构件及第一动力输出构件转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馈纸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馈纸设备的示意图。图2与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第一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馈纸设备100包含壳体110、单向转动滚轮120、双向转动滚轮130及传动系统1。
馈纸设备100可以被应用在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多功能事物机等文件影像处理设备中。在本实施例中,以扫描仪的应用为例作说明。壳体110中形成有馈纸通道,其包含第一通道112、第二通道114及连接至第一通道112及第二通道114的第三通道116。举例而言,第一通道112的范围是由点A、B、E及C所定义,第二通道114的范围是由点C与D所定义,而第三通道116的范围是由点D、C、F及B所定义。
单向转动滚轮120装设于壳体110中,用以沿着第一方向转动而将纸张S输入至第一通道112以及第二通道114。
双向转动滚轮130装设于壳体110中,用以沿着第一方向转动而将纸张S从第二通道114中输出。此外,双向转动滚轮130还用以沿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转动而将纸张S从第二通道114馈送至第三通道116及第一通道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2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