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标签阅读与测温复合探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2173.5 | 申请日: | 2008-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1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龙;陈国绪;庄琴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阳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12 | 分类号: | G01J5/12;G06K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阅读 测温 复合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领域,尤其涉及温度测量技术,特别涉及自动抄表仪的测温探头,具体的是一种电子标签阅读与测温复合探头。
背景技术:
抄表仪是无纸化记录工具,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等工业系统对传统的工业监控仪表的读数记录,也可用于供电,供水,供气等民用计量仪表的数据抄录。抄表仪和上位机管理软件共同组成抄表数据管理系统。由管理部门在计算机上制定路径计划,再下载到抄表仪上。抄表工根据路径,依次抄录各仪表的读数。然后将已完成数据抄录的抄表仪中的数据回传到计算机的数据库内保存。现有技术中,仪表上设置有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由只读存储器构成,出厂时固化了唯一的数码编号,作为仪表的身份标志,可以用电子标签读出装置将数码读出,大大简化了抄表路径检索的操作,有效地防止了张冠李戴的路径错位现象。同时,目前采用的红外测温器可扩展抄表仪的用途,对于设备的表面温度可以直接测量得到,而无需借助专门的温度测量仪表,也不需要手工键入数据。但是,由于抄表仪上的电子标签读出器和红外测温器都必须面向对象,为了操作方便,只能并列装在抄表仪的前端,于是抄表仪的横向就会显得很宽,结构不紧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标签阅读与测温复合探头,所述的这种电子标签阅读与测温复合探头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标签读出器和红外测温器安装在抄表仪前端产生的结构不紧凑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电子标签阅读与测温复合探头由电子标签读出器和红外测温器构成,所述的电子标签读出器由内电极、绝缘套和外电极构成,所述的红外测温器由外壳、热电堆传感器、遮光板、红外透镜、信号调理电路和单片机数字处理电路构成,所述的外壳呈管状,所述的热电堆传感器、遮光板和红外透镜设置在外壳内的中心轴线上,红外透镜位于外壳的入口端内,遮光板位于红外透镜的后侧,热电堆传感器位于遮光板的后侧,热电堆传感器通过信号导线与所述的信号调理电路连接,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的单片机数字处理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的外电极呈管状,所述的内电极呈环状,内电极设置在外电极内,所述的绝缘套设置在内电极与外电极之间,内电极、绝缘套和外电极均与所述的外壳同轴,内电极、绝缘套和外电极设置在外壳的入口端,外电极与外壳连接,内电极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线,所述的导线与单片机数字处理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电极的内径与外壳入口端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电极通过螺纹与外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标签阅读器与红外测温器同轴设置在抄表仪的前端,结构紧凑。内电极的外径与电子标签的内电极的外径相同,内电极与电子标签的内电极接触时,外电极与电子标签的外电极接触,向电子标签供电,同时读出电子标签。内电极的内孔成为红外测温器的视角的光栏,也就是说在视角范围内的红外光能不受损耗地进入测温探头,而视角外的干扰光正好被挡住,红外测温器可以正常工作,热电堆传感器与信号调理电路相连。抄表仪中设有一个单片机及相关电路,电子标签和热电堆传感元件均和单片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将红外测温器和电子标签读出器同轴设置在抄表仪的前端,使抄表仪结构紧凑,体积小,外观简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标签阅读与测温复合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标签阅读与测温复合探头由电子标签读出器和红外测温器构成,所述的电子标签读出器由内电极11、绝缘套12和外电极13构成,所述的红外测温器由外壳21、热电堆传感器22、遮光板23、红外透镜24、信号调理电路(图中未示)和单片机数字处理电路(图中未示)构成,所述的外壳21呈管状,所述的热电堆传感器22、遮光板23和红外透镜24设置在外壳21内的中心轴线上,红外透镜24位于外壳21的入口端内,遮光板23位于红外透镜24的后侧,热电堆传感器22位于遮光板23的后侧,热电堆传感器22通过信号导线与所述的信号调理电路连接,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的单片机数字处理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的外电极13呈管状,所述的内电极11呈环状,内电极11设置在外电极13内,所述的绝缘套12设置在内电极11与外电极13之间,内电极11、绝缘套12和外电极13均与所述的外壳21同轴,内电极11、绝缘套12和外电极13设置在外壳21的入口端,外电极13与外壳21连接,内电极11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线,所述的导线与单片机数字处理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电极11的内径与外壳21入口端的内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阳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阳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21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