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示压气囊气管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2321.3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94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庆;刘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庆;刘苏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0442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气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气管导管,具体的是一种示压气囊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中,气管导管设置有充气套囊,充气套囊的作用是:①实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提供无漏气的条件;②防止呕吐物等沿气管导管壁与气管壁之间的空隙流入下呼吸道(误吸);③防止吸入全麻药从麻醉通气系统外逸,维持麻醉平稳。气囊充气程度应以刚好不漏气为标准,充气不足会造成漏气,可引起潮气量不足,甚至引发低氧血症;而套囊过度充气,则会对气管壁产生过大压力,导致气管壁局部缺血、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目前一致认为,套囊内的压力应不超过30mmHg,这是因为气管粘膜毛细血管正常平均动脉压力为32mmHg。如果套囊内的压力超过该水平,即可导致局部气管粘膜和纤毛压迫性缺血,拔管后可导致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纤毛活动停止3~5天,甚至形成局部溃疡,愈合后可至气管环形疤痕性狭窄。而对于长期使用气管导管的患者,若套囊压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可造成气管软化的严重后果。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测量气囊中的压力:
1.手指按捏法:即凭手指按捏和目测指示小囊的饱满度感知囊内压。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1)最小漏气充气技术。方法:先将气囊充气直至无漏气以后,再缓慢回抽出气体,直至在吸气期时能刚刚听到细微的漏气声为止。此后,为补充漏出的气体量,需要补充注入适量囊内气体,但仍以始终能听到细微的漏气声为准。此法可使气管损伤程度降至最轻。
(2)无漏气充气技术。方法:在上述方法(1)的基础上,再往套囊内慢慢注入少量气体,边注气边倾听,直至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2.工具测量:
(1)弹簧测压计:
测量时将套囊测试小囊通过三通开关与一个弹簧血压计和空注射器相互连接,在完全密封的条件下,在吸尽咽喉腔内的分泌物后,通过操纵三通开关,利用注射器抽吸套囊内的气体即可得知囊内的容积,再回注入气体即可测试囊内压。囊内压以维持吸气时为22mmHg(30cmH2O);呼气时为15mmHg(20cmH2O)而无漏气为理想。其测定值都相对小于实际值,因尚有一小部分气体遗留在囊和测试细管内。
(2)气囊表:
气囊表由3部分组成,带有刻度的表盘、充气囊、放气钮。表盘:设有2个区域,绿色为安全区,即粘膜可承受的压力15~25cmH2O;红色为危险区,若在此区域容易造成粘膜的缺血、坏死。
从上述现有技术可知,测量时采用手指按捏测压法,其主观性强,准确性无法保证,既不科学,也不规范,由于各人经验不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且为了避免漏气往往充气过度,致使套囊压力过高。经临床研究证实,手指按捏法的气道粘膜压力远远超过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的灌注压。而采用弹簧测压机和气囊表测量压力,过程复杂,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示压气囊气管导管,所述的这种示压气囊气管导管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气管导管中压力容易导致损伤、手段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示压气囊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和充气套囊构成,所述的充气套囊套设在气管导管的前端外周,其中,所述的充气套囊与一个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指示气囊,所述的指示气囊上设置有一个充气口和一个气压测量表。
进一步的,所述的充气口中设置有一个单向充气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充气口上连接有一个打气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压测量表由一个管体构成,所述的管体的一端开口,管体的另一端封闭,管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的指示气囊连通,管体的封闭端上设置有一个排气孔,管体中设置有一个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滑块,弹簧的另一端与管体的封闭端内壁邻接,管体上设置有一个透明显示窗。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上设置有指示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向充气套囊充气时,气流首先经过指示气囊,充气套囊和指示气囊内的压力相同,当充气套囊内压力高于大气压时,指示气囊中的气体压力推动气压测量表中的滑块压缩弹簧,通过透明显示窗可滑块移动位置,从而获知充气套囊内压力变化情况。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气管导管的充气套囊上通过进气管连接一个指示气囊,在指示气囊上设置充气口和气压测量表,在充气套囊的注气过程中,囊内压力可通过气压测量表显示,可方便及时调整注气量,并避免气囊压力过大对气管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庆;刘苏,未经张晓庆;刘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23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