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抛锚长度计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3601.6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20 | 分类号: | B63B2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学雯 |
地址: | 201707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抛锚 长度 计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船舶抛锚长度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航运业和海事工程的发展,各类新型的舾装设备应运而生。作为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设备——锚机同样也面临性能提高、功能增强的要求。目前多数船舶配置的锚机不设船舶抛锚长度计数装置,锚机抛出链长完全依靠船员的直观操作和经验来判断抛出链长。
白天,船员可通过肉眼观察辨认锚链上油漆的标记,由此来断定抛出多少节锚链长度。当阴雨天或夜晚,则必须通过灯光照明来辨认锚链上色标,从而判断抛出锚链长度。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既不安全又不方便,而且还存在很多人为因素,甚至由于计错,以致误发航海指令,影响航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计数问题是提供一种船舶抛锚长度计数装置,该船舶抛锚长度计数装置可以准确读取抛出锚链的节数,船员在操作锚机的同时可以便捷的、准确地得知抛出锚链长度,并可向驾驶人员报告正确参数,从而作出航海指令,确保航行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计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计数方案来实现:
一种船舶抛锚长度计数装置,包括锚机主轴链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链轮,该第一链轮和锚机主轴链轮相连接,当锚机主轴链轮旋转时,该第一链轮也相应旋转;
一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第一链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从而使第二链轮随着第一链轮一起旋转;
一丝杠,该丝杠与第二链轮连接,该丝杠通过第二链轮来带动旋转;
一指针机构,该指针机构通过一螺母啮合在所述丝杠的螺纹上,当丝杠被带动旋转时,该指针机构会在丝杠上随着螺母的水平直线移动而产生与第一链轮转动同步相对应的位移;
一设置有刻度的指示装置,该指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指针机构的上方,指针机构水平直线运动将指向指示装置上相对应的刻度。
进一步,所述螺母为月牙形结构套在所述丝杠上半部分。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螺母的移动效果较好。
进一步,所述传动带为链。采用链为传动带时,可以很好地将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指针机构包括一滑块和一指针,所述滑块和指针成一体结构。
再进一步,所述船舶抛锚长度计数装置还包括一套可把数据传送到驾驶室的电气器件。这样就可以实现远程显示。
采用以上计数方案后,本装置可以准确读取抛出锚链的节数,船员在操作锚机的同时可以便捷的、准确地得知抛出锚链长度,并可向驾驶人员报告正确参数,从而作出航海指令,确保航行安全。同时,还可以减少船员的工作量和劳动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丝杠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计数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装置在锚机附近安装一第一链轮2,该第一链轮2与锚机主轴链轮1相连接,当锚机主轴链轮1旋转时,第一链轮2也产生旋转。本装置还安装一第二链轮4,通过链3连接第一链轮2。本装置还包括一与第二链轮4相连接的丝杠5,第二链轮旋4转会带动所述丝杠5旋转。
如图2和图3所示,丝杠5上有月牙形螺母51套在所述丝杠5的上方,覆盖面积仅为丝杠5的一半。指针机构通过螺母51与丝杠5上的螺纹啮合。指针机构包括滑块6和指针7,滑块6和指针7成一体结构。当丝杠5旋转时,所述螺母51会产生向左或向右的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滑块6也会相应随之螺母51运动。这里,螺母51设置为月牙形结构,但是并不排除其它结构,只要螺母51能够套在所述丝杠5上,并随着丝杠5的旋转而产生水平直线运动即可。
参看图1,本装置还设置一有刻度的指示装置8,该指示装置8设置在所述指针7的上方,指针7水平直线运动将指向指示装置8上相对应的刻度。
根据需要可以增加一套电气器件实现延伸显示,可把数据传送到驾驶室,实现远程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3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