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高洁净环境使用的干燥箱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4426.2 | 申请日: | 200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2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刘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712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洁净 环境 使用 干燥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洁净环境使用的干燥箱,尤其涉及该干燥箱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干燥箱均为金属壳体,部件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受到金属离子污染,且箱体内气体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洁净环境使用的干燥箱,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由PE材质组成的外壳;在所述的外壳的上方连接一个不锈钢风机;在不锈钢风机的下方、外壳的顶部安置一个高效过滤装置;在外壳的内顶部安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红外灯加热装置;所述的红外灯加热装置连接一个由PE材料组成的支撑架子;所述的支撑架子连接一个升降控制机构;在外壳的内底部安置一个由四氟材料组成的垫子;外壳的前侧是一个移动门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部件表面的洁净度,在最大限度内避免了金属污染的前提下,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对部件进行干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由PE材质组成的外壳1;在所述的外壳1的上方连接一个不锈钢风机2;在不锈钢风机2的下方、外壳1的顶部安置一个高效过滤装置3;在外壳1的内顶部安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红外灯加热装置5;所述的红外灯加热装置5连接一个由PE材料组成的支撑架子6;所述的支撑架子6连接一个升降控制机构4;在外壳1的内底部安置一个由四氟材料组成的垫子7;外壳1的前侧是一个移动门窗8。
本实用新型采用PE、四氟类高洁净材质,最大限度内避免了金属污染,其半封闭构造使得内部气体保持流通状态,确保部件表面免受灰尘颗粒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干燥箱采用PE材质构成主要框架结构,HDPE(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性能,良好的防水蒸汽性,很好的电性能,特别是绝缘介电强度高;纯聚四氟乙烯是一种洁净的产品,不会对其所接触的任何物质形成污染,且具有耐腐蚀、抗老化和不导电等良好特性,干燥时使用的支撑架子直接与部件接触,为保证部件的清洁度,支撑架子势必得采用高洁净度的材质,四氟支撑架子(纯聚四氟乙烯)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避免部件受到污染。
本实用新型适合在Class1000以下无尘级别环境中使用,不锈钢风机将无尘室内的洁净空气从干燥箱顶部吸入,经过高效过滤装置后,向下排出洁净空气。ULPA(高效过滤器)是用超细玻璃纤维纸作滤料,胶板纸作分隔板两者都可与铝合金框、木框及镀锌钢板框组合而成,特点是具有低阻高效、轻质、容尘量大等特点。适用于常温常压常湿条件下环境空气的净化,尤其适用于需要高效空气过滤器覆盖率高的净化厂房。ULPA(高效过滤器)对0.3微米以上的微粒子的过滤效率达到99.9999%以上,确保高洁净度的干燥气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干燥箱采用红外灯加热装置,红外灯的灯丝是完全封闭在玻璃灯罩内的,灯丝通电后发光发热,热量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至灯罩,经过过滤的洁净空气向下运动至红外灯灯罩表面时被加热,所以经过过滤的洁净空气并没有直接与灯丝接触而被红外灯加热,因此洁净空气可以避免被金属灯丝污染。
本实用新型干燥箱通过调节升降控制装置与开启红外灯的数量、位置,可以达到控制加热空气温度的目的,进而控制整个干燥过程的时间与干燥程度。经红外灯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洁净空气继续向下运动至部件表面,将热能传递给部件表面,以此达到带走部件表面多余水分的目的。由于不是直接对部件进行烘烤,所以不会对部件产生损伤,而且受热气体是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的,所以并不会有颗粒污染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干燥箱采用半封闭构造,正面设有两扇透明的可移动门窗,具有良好的观察性与操作性。经干燥完毕后的部件可以直接在干燥箱内进行检查与包装操作,此操作可以避免将部件取出干燥箱后再次受到灰尘颗粒污染的情况,透明的可移动门窗为以上操作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始终处于循环过滤状态的洁净空气与干燥箱内部正压条件,很好的确保了部件不会受到操作人员与外界环境中灰尘颗粒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44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