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天平的防风罩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4534.X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8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章东 |
主分类号: | G01G21/28 | 分类号: | G01G2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0235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天平 防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天平的防风罩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精度电子天平的防风罩结构,属于精密分析仪器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精密称量领域,电子分析天平正逐步取代机械天平,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但电子天平的精度等级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空气流动就会显著影响天平精度,例如:一般人的呼吸可使万分之一克电子天平读数漂移达几十至几百个读数,因此现有高精度电子天平都配备风罩来避免空气流动对称量精度的影响。现有的电子天平的防风罩多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左挡板、右挡板、上挡板和底座,其中前挡板、左挡板、右挡板和上挡板由透明材料构成,左、右挡板均可以平行向后移动以打开称量室。这种防风罩结构虽然保证了电子天平称量的精度等级,但存在以下缺陷:①不能满足在滴定实验或其他实验中操作者需要左手开右挡板或右手开左挡板的需求;②当要打开称量室时,因左、右挡板必须向后移动,后移的挡板直接外露在天平的侧后部,致使电子天平不能靠墙置放在操作台上而必须放在操作台的中间,因此电子天平的操作台范围比实际扩大了;③因左、右挡板大多由玻璃制成,在后移时可能会碰撞到操作台的墙壁或其他物体上而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市场需求,提供一种电子天平的防风罩结构,以实现左手开右挡板、右手开左挡板的目的和解决左、右挡板后移时要外露的缺陷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天平的防风罩结构,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包括左挡板、右挡板和底座,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分别固定有推拉把手,且左、右挡板分别固定在对应滑件上的卡槽中,在所述滑件的下部均设有两个滑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滑轮间的滑件底面为圆弧形曲面,在所述底座上左右对称地设有一对与圆弧形曲面相匹配的圆弧形滑轨,在左右圆弧形滑轨构成的圆心处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两组连轴件,每组连轴件的其中一个曲柄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其中的一个滑件上,另一个曲柄上设有一个转动把手。
所述连轴件的其中一个曲柄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其中的一个滑件的末端上。
所述转动把手为推拉件。
所述推拉件设在曲柄内,且曲柄内设有限位空间。
所述左、右挡板采用平直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挡板的滑行轨道为圆弧形而不是直线形,所以当要打开称量室时,后移的左、右挡板不是直接外露到天平的外部,而是滑到天平的后挡板前部,位于天平室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电子天平防风罩的左、右挡板后移时要外露的缺陷问题,使电子天平可实现靠墙壁放置,节约了操作台空间和避免了挡板的碰撞损坏,且可收缩的转动把手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操作性。
2)因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设有可转动的连轴结构件,所以实现了左手开右挡板、右手开左挡板的目的,解决了操作者在特殊称量时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件均为常规机械结构,左、右挡板可采用平直玻璃,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挡板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挡板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左挡板;2.右挡板;3.底座;4.推拉把手;5.滑件;6.滑轮;7.滑轨;8.转轴;9.连轴件;10.曲柄;11.转动把手;12.限位区间;13.后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天平的防风罩结构,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包括左挡板1、右挡板2和底座3,左挡板1和右挡板2上分别固定有推拉把手4,且左挡板1、右挡板2分别固定在对应滑件5上的卡槽中,在每个滑件5的下部均设有两个滑轮6,在两个滑轮6间的滑件底面为圆弧形曲面,在底座3上左右对称地设有一对与圆弧形曲面相匹配的圆弧形滑轨7,在左右圆弧形滑轨7构成的圆心处设有转轴8,转轴8上设有两组连轴件9,每组连轴件9的其中一个曲柄10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其中的一个滑件5的末端上,另一个曲柄内设有一个转动把手11,所述转动把手11为推拉件,可在曲柄内的限位空间12内进行推进和拉出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章东,未经李章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45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