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砌体结构转换梁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4935.5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坦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华加固工程有限公司;张坦贤;吕西林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四平***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转换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结构加固改造领域,应用于砌体结构加固改造工程。
二、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功能的变更,在砌体结构中常常需要把承重墙体拆除,而使得传力体系改变,如面积近一千五百平方米的上海某菜场,是由砌体结构住宅底层,除外墙外所有内墙全部拆除后改建而成的。这就需要设置梁来承担和传递原墙体所承担的所有荷载,通常被称为砌体结构转换梁技术。砌体结构转换梁是一个风险很高的技术,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甚至倒塌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砌体结构转换梁的安全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传统的砌体结构转换梁是在墙体顶部两侧各做一根钢筋混凝土梁,再将二者拉结起来,从而形成能够承担和传递荷载的梁构件。但是这种梁存在着下列明显且无法消除的弊端:
1、过大梁高影响使用空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5.4条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因此,传统的砌体结构转换梁,其安装后的梁高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对于跨度稍大的砌体墙,梁高会很大,如跨度8m的砌体墙,梁高应达800mm以上,这将对房屋的使用净空产生严重的影响。
2、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传统的砌体结构转换梁,需要在墙的顶部重新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然后将两根钢筋混凝土梁固定在墙体两侧,形成新的承重梁。其施工过程中,要在墙体和上部楼板相接处进行施工,其模板支护、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捣等施工过程都是极为复杂的;另外,此方法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因此工期长,而加固工程一般都要求较短工期,故而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
3、节点处理困难。砌体结构墙转梁之后,在梁与砖墙或构造柱相交处,为了避免墙或构造柱被压坏,需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梁垫,而梁垫的长度一般应取为梁截面宽度的3倍,这样对于跨度较大或者承重较大的转换梁来说,其梁垫的长度也是很大的。但是由于原砌体结构门窗洞口现状的限制,要做出如此长度的垫块是不可能的,因此,节点的处理非常困难。
4、影响外观。传统的转换梁是在用两根钢筋混凝土梁围起其间的砖墙而成的,加固后的梁不仅具有相当的高度,因两根混凝土梁之间还要固定一截砖墙,整个转换梁的宽度也是比较大的,同时在节点处又要做垫块,因此新建构件会凸出建筑表面,影响建筑外观。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安全的、实用的、可以克服传统砌体结构转换梁弊端的新型砌体结构转换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实现的:
1、一种新型的砌体结构转换梁,包括楼板底边的承重墙体、槽钢及钢板、灌浆料、对拉螺栓等,在楼板底边承重墙体的两侧,布置两根用穿过墙体的螺栓拉紧的槽钢,两外侧封上钢板后的槽钢里灌满灌浆料,拆除槽钢下部承重墒体后在两槽钢底部焊接钢板,形成的新型转换梁代替原承重墒体承担上部楼层及墙体荷载。
2、楼板底边的承重墙体,楼板底边承重墙体的顶部墙体保留的高度同槽钢高度,保留的墙体并作为转换梁的组成部分,槽钢底部的承重墙体拆除,原承重墙体承担的上部荷载由新型转换梁承担。
3、槽钢及钢板,槽钢高度按上部楼层荷载确定,槽钢长度为墙体长加两端入墙的支承长度,两槽钢腹板贴墙布置,两凹面的侧面焊接钢板,钢板高同槽钢高,厚为6毫米,长为墙长,两槽钢底面待下部承重墙拆除后焊接钢板,钢板宽为墙厚加两槽钢翼宽,厚为6毫米,长为墙长,成为新型转换梁的受力骨架体系。
4、灌浆料,灌浆料强度C40,微膨胀灌浆料灌满由槽钢和钢板构成的框体,保证骨架体系不至失稳并共同受力。
5、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直径16毫米,I级钢,受力长度为墙厚加两边槽钢腹板厚,梅花型布置,穿过墙体把两侧槽钢紧紧拉接形成共同受力的新型转换梁体系。
与传统的砌体结构转换梁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建筑物的净空小。采用本实用新型,梁体受力性能非常好,经过计算、试验和实践检验,跨度小于8m的梁,梁高可以减小到400mm内,相对传统的转换梁,大大增加了建筑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度也远小于使用钢筋混凝土梁的传统方法,可很好的实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2、节点处理简便易行。在转换梁与墙或构造柱相交的节点处,可采用两侧内墙角各用一块角钢,外部墙面采用一块钢板的方法,用对拉螺栓将角钢、钢板和墙体(或构造柱)紧密连接,同时也将转换梁和墙体牢牢地连接在了一起。相对于传统的需要设置梁垫的加固方法,该技术降低了节点处理的复杂性,也降低了节点部分的工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华加固工程有限公司;张坦贤;吕西林,未经上海同华加固工程有限公司;张坦贤;吕西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4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通用连接式新型振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