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景观树木无土培育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155288.X 申请日: 2008-11-13
公开(公告)号: CN201299032Y 公开(公告)日: 2009-09-02
发明(设计)人: 赵慧;王云;汤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31/02 分类号: A01G31/02
代理公司: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地址: 20024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型 景观 树木 无土 培育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木栽培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大型景观树木无土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景观树木的传统培育方式是在室外林地土壤栽培的,随着树木长大,根系分布渐远,形成一些粗大的根系,移栽时要切断大量根系。为了保证成活,同时要切除大量的枝叶,不仅成活率不高,而且还影响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也不能将一些大型景观树木搬移、布展到一些临时性场所。虽然可通过盆栽等方式培养,但大型景观树木需要很多土壤,整体过于笨重,不便移动,也不能保证广场会展期间的营养和氧气供给,往往会导致黄叶、落果等不良现象。

为此,根据树木生长发育需求和农作物无土栽培理论、技术,设计一种能够无土栽培、抚育大型景观树木的装置,该装置在需要时能够移动到会展场所,能够利用自带的营养液循环,保证抚育和会展期间的枝繁叶茂、花红果绿。同时还能在大型家庭客厅、庭院、阳台楼顶等场所长期间栽种常绿景观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景观用大树移植和保证成活的文献很多,如周国宁等在《浙江林业科技》(2002(4):65-67)上发表的“大树移栽技术探讨”、毛春英等在《北方园艺》(2003(1):36-37)上发表的“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的技术与措施”、李敏等在《江西园艺》(2004(4):36-38)上发表的“谈反季节大树移栽”、李能等在《内蒙古科技》(2008(4):137-138)上发表的“大树移植的生理分析与移栽技术探讨”、濑伟东在《建材与装饰》(2008(4):1977-198)上发表的“对园林施工中大树的移栽技术探讨”等、但没有景观大树无土培养的文献。在这些文献中都指出了景观大树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移栽的困难,提出了断根、剪截枝干和缩减叶片面积等保证成活的技术,但都不能达到全根全叶的效果,更不能用于移动会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无土抚育常绿景观树木的大型景观树木无土培育装置,该装置所培养的大型景观树木在一年四季的任何季节都能够安全、便捷地移动到会展场所,利用自带的营养液循环系统,保证会展期间的树木枝繁叶茂、花红果绿,并能够应用到家庭客厅、庭院、阳台楼顶常绿景观树木栽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塑料桶、栽培基质承载台、钢板加固带、移动构件、营养液循环系统、无土基质和营养液。钢板加固带从外侧加固塑料桶,在塑料桶内安装栽培基质承载台和营养液循环系统,栽培基质承载台上放置无土基质,营养液存放在塑料桶内,液面低于栽培基质承载台。塑料桶置于移动构件之上。

所述塑料桶,其壁厚10-15mm,桶口内径1200-1800mm,桶底内径1000-1600mm,高度1000-1600mm,容积约为1-3.5m3,靠近桶沿处设有三个孔,以120度角相间分布,可串绳索固定树干,防治树冠倾斜。

所述钢板加固带由钢板焊接而成,在塑料桶2/3高度部位和底部边沿紧贴桶外壁各加固一周,并通过四条同样的钢板将两条加固带纵向焊接在一起,在塑料桶底部呈十字交叉。

所述栽培基质承载台包括:无纺布、开有小孔的圆形塑料板和十字交叉塑料架,塑料板架放置在塑料桶内,在塑料板架上设置一个开有小孔的圆形塑料板,并在该圆形板边沿开孔供输水管和水泵电源线穿过,在开有小孔的圆形塑料板上铺覆无纺布,可承载景观树木栽培基质,并防止无土基质漏入下部营养液中。

所述塑料板架,是一个十字交叉的塑料板架。

所述圆形塑料板,其上设有小孔,小孔直径为5mm,小孔密度为每平方米4000-5000个。

所述移动构件,由三根边长60mm的方木和厚30mm、宽50mm的木板钉构成,供铲车移动承载于其上的塑料桶。

所述营养液循环系统包括潜水泵(含供电线)、输水管、三通开关和营养液滴件。潜水泵置于塑料桶桶底,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输水管,输水管和水泵电源线沿塑料桶内壁垂直升至塑料桶桶口上沿,并高出桶沿5cm。输水管上端再和营养液滴件连接。

所述无土基质包括泥炭和珍珠岩,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2∶3,其中泥炭的pH为6.5。

所述营养液为电导度1.0的营养液,或者电导度1.5的营养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52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