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手背静脉采集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5344.X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16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郑英杰;顾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立维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手背 静脉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体生物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手背静脉采集仪。
背景技术
人体生物身份识别是基于人体的生物特征如人体本身固有纹理特征(如虹膜,指纹,掌纹以及脸部等)或者行为特征(如签名,键盘打字,声音以及书信等)来鉴别生物个体。基于生人体静脉识别是一项新的非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在安全保护和身份认证领域都有广泛用途。静脉识别的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系统开发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但是这些都不妨碍研究人员对其的浓厚兴趣。凭借着人类暖体静脉独一无二、安全可靠的特性,杜绝了造假或剽窃的可能性。而且在商业化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其相对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而言,工作稳定,使用便捷舒适的优点,所有这些都更激发了人们探索和完善这项技术的渴望。
目前静脉身份认证研究应用都比较成功的是日本,早在2000年日本日立公司中心研究实验室率先成功研制出一种可对手指静脉进行近红外成像的人员识别系统,这种识别系统比语音检测和脸部认识系统更为精确,且不会像指纹识别、虹膜扫描和视网膜扫描那样引起传染或者产生令人不舒服的感觉。随后日本的各大公司以及新加坡,中国的公司或科研机构都纷纷投入到静脉识别这个领域来。虽然手背静脉身份认证系统在国内已有很多研究,相关的算法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是最终的认证产品却还未能得到广泛的运用,唯一的例子就是由深圳科安信有限公司开发,试用于第十一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的手背式静脉门禁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便携式的手背静脉采集仪,以减小该种设备的体积,使得携带和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手背静脉采集仪,其在外壳的正面上嵌有红外滤镜和红外灯,红外灯均匀分布在红外滤镜的周围,另外还嵌有一个红外距离感应模块;外壳的内部设有光学镜头,光学镜头后部与CMOS图像传感器固连,图像传感器成像于成像处理电路,成像处理电路将采集到的手背静脉图片传输到计算机上;成像处理电路给以红外灯控制模块信号以调整红外灯的工作状态。
所述的红外灯为波长为850nm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滤镜的滤光范围也在850nm。
所述成像处理电路包括DSP芯片、视频FIFO、存储器、USB接口、红外灯控制模块接口,该成像处理电路与所述外壳连接。
所述红外灯控制模块是一个控制开关,控制红外灯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结构新颖、体积小巧、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成像处理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中:1.红外灯,2.红外滤光镜,3.光学镜头,4.cmos图像传感器,5.红外灯和红外距离感应模块控制线,6.USB连接线,7.成像处理电路,8.红外距离感应模块,9.外壳,71.视频FIFO,72.DSP芯片,73.USB接口,74.红外灯控制模块,75.红外距离感应控制接口,76.存储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红外灯1、红外滤光镜2固定在外壳9上面,光学镜头3和CMOS图像传感器4串联共一中心轴,成像电路模块7固定在外壳9上面,红外灯1和红外距离感应模块控制线5连接成像电路模块7和红外灯1和红外距离感应模块8。红外距离感应模块8感应到用户手背靠近时,给以成像电路模块7工作信号,打开红外灯1拍摄手背静脉图片并USB连接线6传输给计算机。
如图2所示,红外灯1共六颗均匀的分布在红外滤光镜2的四周,红外距离感应模块8放置嵌在外壳9的正面。
如图3所示,图像传感器4采集到的图像信号传入视频FIFO71,当视频FIFO71装满时给DSP芯片72信号,通知其将视频FIFO71的图像信号搬到存储芯片76中,当采集完一帧图像后,DSP芯片72将一帧图像通过USB接口73传入到计算机中,红外灯距离控制接口75查询是否有用户手背靠近,如果有就给DSP芯片72开始工作信号,DSP芯片72通过红外灯控制模块74开启红外灯1;如果没有,DSP芯片72就通过红外灯控制模块74关闭红外灯1,整个系统进入休眠低功耗状态。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被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覆盖的结构均在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5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摄像头的遥控器
- 下一篇:转盘模块及具该转盘模块的切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