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风式风力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5375.5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19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蓉;孙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立蓉;孙昀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4;F03D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2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风式 风力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特别涉及一种聚风式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近两年每年新增发电机装机容量1亿kw,其中80%是煤电,燃煤不仅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CO2的排放还使全球气候变暖,破坏生态环境,目前我国新增CO2排放量占世界新增量的60%,总排放量已超过美国。
发展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的趋势。然而至今还没有一种清洁能源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目前使用的太阳能,地热能仅能满足人类一部份能源需求。生物能在人类尚未温饱情况下发展有限,是否属清洁能源观点尚不一致。我国水力发电所占比例较高,但仍受资源影响,也不利生态平衡。核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能源,但其发电成本太高,仍存在环境问题。我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缺少能源的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最具开发条件。
风能有其独特的优势,我国风力发电经20多年的发展,已安装20多万台,技术和生产设备已十分成熟,但装机容量偏小,仅占全国装机容量的0.83%。而且风力发电目前仍存在下述难题:
1、风力发电目前装机容量过小,最大使用的装机容量仅为5兆瓦,无法满足人类对清洁能源需求。
2、风力发机的投资和生产成本远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煤电,竞争力较弱。
3、我国沿海每年的台风,将严重损害风力发电机安全问题,目前尚难从根本上解决。
为此,本实用新型人的在先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风力磁浮发电机(申请号为200810037772.7),这种风力磁浮发电机包括基座、磁浮发电机、风力磁浮涡轮机和磁啮轮增速传动机构。由于风力磁浮发电机是在磁浮状态下旋转,发电机转子在无重力、无摩擦力状态下运行,所需能耗小;发电机又采用多组转子和定子组件相互穿插成集成发电式发电机,发电效率高;加上采用风力驱动,使用洁净无价能源,能建成大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高的发电装置。但是,这种风力磁浮发电机仍然受到自然风力的制约,装机容量小,无法驱动涡轮机发电,功率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发电功率大、并且能实现全方位发电的聚风式风力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风式风力发电机,包括:
基座,为大型连续框架式结构;
垂直发电机,安装在基座的框架上;
风力涡轮机,设置在垂直发电机的上方并与垂直发电机同轴传动相连;
聚风塔,安装在基座上方,包括多个喇叭形涡轮式聚风通道,多个喇叭形涡轮式聚风通道连续排列围绕在风力涡轮机的周围形成一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圆环体,各聚风通道的外侧喇叭口形成一圈进风口,各聚风通道的内侧收缩口对准风力涡轮机的涡轮叶片凹面形成排风口。
所述的各聚风通道的排风口处分别设有可调排风门。
所述的风力涡轮机包括与基座的框架相连的支撑框架、穿过支撑框架与电机同轴相连的转轴、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并安装在转轴上的涡轮组件,该涡轮组件包括安装在转轴上的圆环形框架,在框架内沿高度方向设有多层圆环形平面隔板将框架内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向外开口的圆环形腔体,各腔体内分别安装有一组涡轮叶片。
所述的风力涡轮机的涡轮组件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间隔,涡轮组件与四周的支撑框架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涡轮组件与上下支撑框架之间设有轴向磁浮定位机构。
所述的各聚风通道在每两个相邻的聚风通道的连接壁上分别设有泄风口和与泄风口配套的可调泄风门。
所述的垂直发电机的底部在发电机转轴与基座的框架之间设有轴向磁浮定位机构。
风力与空气密度ρ和空气速度V三次方的乘积(ρV3)成正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喇叭形涡轮式聚风通道在高空气流通过时能人为提高空气密度ρ和空气速度V。聚风通道进风口面积越大,进风口与排风口的面积比例越大,在排风口处的空气密度ρ和空气速度V三次方的乘积(ρV3)就越大,排风口处的风力就越大,涡轮机的功率就越大。喇叭形涡轮式聚风通道能使风力提高数千、上万倍,也就能使涡轮机的功率大大提高。并能实现全方位风力发电。
本实用新型聚风式风力发电机是在磁浮状态下旋转,发电机转子在无重力、无摩擦力状态下运行,所需能耗小;加上采用聚风风力驱动,使用洁净无价能源,能建成大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高的发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聚风式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喇叭形涡轮式聚风通道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立蓉;孙昀,未经孙立蓉;孙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53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杆柱塞式排液抽汲泵
- 下一篇:强散热式中央控制系统的降温系统